今年又讀了好幾本保羅索魯 (Paul Theroux)寫的遊記,才了解到他實在非常愛寫關於搭火車的見聞。
他的第一本遊記書藉,大約 是在 1975年左右出版的『Great Railway Bazaar』,基本上就是寫他一路由倫敦搭火車經南亞,東南亞到日本,再由海蔘威搭西伯利亞鐵路返回歐洲的故事 (中間還穿過了當時還沒有內戰的阿富汗,及內戰剛結束但尚未被共產黨“統一”的南越)。雖然這是他的第一本遊記,我卻是一直到今年,2008年,才首度有 機會讀到。之前我讀過的他的作品,像『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The Old Patagonia Express),『大洋洲的逍遙列島』(The Happy Isles of Oceania),『赫丘力士之柱 — 周遊地中海』,『去英國的理由』(Kingdom by the Sea),以及我很喜歡的『暗星薩伐旅』(Dark Star Safari),其實都是『Great Railway Bazaar』之後才推出的。
看 了『Great Railway Bazaar』,才了解原來他在他的第一本遊記,早已奠定了自己的個人風格。因為坐火車,會路經很多不同的點,因此可描述的景色,並不是只是點與點之間的 精彩,而是整個火車路『線』上的變化。但是除了拜訪的地方及途中的景色外,保羅索魯的遊記的一大特色是他特別愛描寫一路上遇到的人。尤其是世界上很多火車 都是一間一間的小廂房,白天時乘客被迫要面對面坐著,想要不找機會對話一下也蠻困難的 (不過如果語言不通就很難聊天了)。在這些和同車廂乘客的對話中,他紀錄下了這些人很多有趣的生平故事。光是讀他紀錄下的,和這些人的對話,就已經很耐人 尋味 (雖然有的其實也蠻無聊的),也此得他的遊記讀起來比別的遊記多了一層深刻。
當然,有時候我會懷疑他是否掰出很多他的旅途中其實並沒有遭遇到的事物,甚至捏造出一些有趣的『怪胎』人物,以增加整篇遊記的可讀性?
我這些年也旅行了這麼多地方,也坐了這麼多趟他鄉異國火車,怎麼感覺,就是很少有保羅索魯的奇遇,在搭火車旅途中遇到一些令人難忘的角色?
會選擇這趟回美國一個月,全程搭火車,一方面是因為實在不想再領教美國國內線航空公司不負責任,只想省錢的爛態度,乾脆全程都避免飛行比較心安;另一方面也是受了一堆保羅索魯 (當然還有其他作家)火車遊記的影響,感覺搭火車比較愜意,也比較有浪漫風雅的感覺。
當然,關於在火車旅途中,像保羅索魯那樣,遇到些有趣的怪胎,然後有些令人難忘的討論,這樣的奇遇,我倒是不指望。一方面是我太害羞了,不習慣先開口和人家攀談。
另 一方面是這畢竟是美國的火車,會搭這列車的,多半是美國家境不差的中產階級。在我個人這些年來住美國的印象,一般美國的中產階級,生活平穩,終生無大風 浪,衣食無虞,缺乏(其實也沒必要有)世界觀。因此和他們聊天,通常他們的談話內容都相當的乏味無趣。如果又剛好碰到個支持布希的共和黨人士,更會破壞了 我的旅遊興致。因此此行,我並不會刻意想找人聊天。不過有機會,倒是可以安靜在一旁假裝讀書,順便偷聽別人的談話內容。
要去聽乘客的對話,最好的地方,除了餐車外 (餐車也不能坐太久,吃完飯就該走人了),就是有大透天窗的 Lounge Car 了。
上圖:Amtrak 長途列車 Superliner 都會有的 Lounge Car。上層是觀景休閒區,下層則是有賣飲料和小點心的 cafe car。
我 們的這『海岸星光列車』,一般乘坐車廂只有三節,掛在整個列車的車尾。臥舖也有三節,直接掛在火車頭的後面,在整列車的最前端。我們這些坐一般車廂的,不 可以進臥舖區。而夾在兩種不同等級的車廂的,也有兩節車廂,由一般車廂及臥舖車廂的乘客共用,其中一節是餐車,另外一節就是上面照片中的 Lounge Car 了。
因為餐車的餐點蠻貴的 (臥舖的乘客可以免費用餐,一班車廂的則要事先預約,才能入座),我決定在 lounge car 底層的 cafe 隨便買些東西吃。因為我當時正在吃齋期,因此可以選擇的食物並不多。點了個微波爐加熱的素漢堡,美金 $3.50,沒想到還真是難吃。但邊吃,邊喝啤酒 ($5),邊看著窗外太平洋海岸的風景,時間也過的很快。
列車在加州中部的山谷小城 San Luis Obispo 停了下來。這是另一個我聽過很多次,卻從來沒拜訪過的加州城市。只知道有個還算有名的大學 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在這裡,其他都沒有概念。因為也是只停 15 分鐘,因此我也只能在車站附近走走。
車站外就有個『加州鐵路工人紀念碑』。慢著,雕像戴的斗笠及留的長辮子‧‧‧所以這兩個工人都是中國人?不過美西的鐵路系統,本來多半就是十九世紀來自中國的『苦力』所蓋出來。因此,為這些苦力工人建紀念像,其實也是應該做的。
火車站另一邊,另有個舊的蒸汽火車頭展示。
離開 San Luis Obispo 之後,後來的路程都在內陸。雖然行駛在山谷之間,景色並不會很特出。剛好五點在餐車有品酒大會 (一般車廂乘客 $10,臥舖乘客 $5。是在哪裡讀到說這是免費的? ),反正還有四,五個小時才到奧克蘭,現在窗外風景也愈來愈不好看,就去喝一杯吧!
因 為我們在加州,所以試喝的酒都是加州產的,兩種紅酒,兩種白酒,量給的都不是很多,不過我來喝倒是剛剛好。和我同一桌的三位,都是美國白人中年婦女。一開 始有些冷淡,後來發現我其實不但很會講英文,而且還曾經在美國讀書,做事後,感覺和我比較有『共通性』,於是才打開話匣子。她們多是住西岸,也是因受不了 美國國內線航空公司機票一再漲價,服務品質卻一再下降。自己開車又太累,何況現在美國的汽油費一直漲,已漲到自己開車,怎麼算都不划算的地步。最後多方斟 酌,而覺得應該搭火車。
而其實火車也是各種交通工具中,最環保的。但自從1950年代,美國的高速公路系統變得四通八達,接下來搭飛機變 得大眾化 (機票也變得愈來愈便宜),火車旅行在美國就好像式微了。除了在美國東北部,因為地窄人稠,城市間的距離近,火車業仍是非常發達,搭的人也多外,在美國其 他的地方,搭火車的人並不多。也因此,火車的車廂也並不是很多節。我們接下來也一起抱怨,其實洛杉磯到舊金山/奧克蘭這麼重要的路線,一天就這麼一班實在 太少了(而且這還是一路開到西雅圖的)。而且一般車廂只有三節,要訂位非常的困難。我覺得他們應該至少多加幾節車廂。
『That is because there were not that many people taking train between L.A. and Bay Area. So they have always thought 3 cars are enough.』一位年紀較大,搭車經驗較豐的太太說到。
『But now people really don't like to fly and driving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everyday. Taking train becomes a much feasible choice. And yes, there are many more people taking train these days. This train is even mostly full. They should add more cars.』我覺得美國國鐵局應該藉這個機會,美國居民都開始不愛搭飛機,也覺得開車汽油費怕太貴時,多多促銷火車行程。當然,他們也應該增加火車的載客 量,讓想搭的人,都可以訂得到票。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Americans choose to travel by train。』另一位較年輕的太太也頗有同感。
『This should be a beginning of another golden age of America's train travel。』
一像愛自己開車,及搭飛機的美國人,終於注意到了還有另一種,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嗎?
『Amtrak should use this once-in-a-century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attract a whole new generation of train travelers.』
聽了我的想法,她們也覺得非常有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