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搭上 Intercity 345 前往貝爾格勒的列車,我們將離開匈牙利,前往塞爾維亞(Serbia),前南斯拉夫聯邦中最大,也最主要的共和國。
由布達佩斯去貝爾格勒,得七個多小時。不過 Intrepid安排的行程沒讓我們一下子就衝進塞爾維亞的首都,而是在中途的塞國第二大城諾維薩得(Novi Sad)先下車住個兩夜,再前往貝爾格勒。
我雖然從小地理就比人都好﹝小學六年級上課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導師在地圖上找不到塞爾維亞,我竟當場糾正她:“就是現在的南斯拉夫啦!找歐洲的 右下角就看得到了。”害她恨我恨得牙癢癢地,以致我一直到小學畢業都沒好日子過‧‧‧﹞,但老實說,一直到1999年以前,都沒有聽過諾維薩得是什麼碗 糕。那一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因科索伏 “種族清洗”暴行警告塞爾維亞無效,開始密集轟炸塞國。塞國各大城市一一中鏢。當時CNN及 BBC每天密集插播新聞片讓大家看看塞國又有哪裡被炸到了,那時才第一次聽到諾維薩得這個地方。為了切斷塞國內部交通運輸,北約將多瑙河上連通左右岸交通 的大橋全部炸燬,以多瑙河為運輸命脈的諾維薩得也陷入癱瘓。我對諾維薩得的第一印象,竟是戰爭時被炸毀的三個鐵橋的慘況!
經由領隊 Christian的講解,才了解其實諾維薩得有另一樣有名的“特產”:她是前世界網球球后莎莉絲﹝Monica Seles﹞的家鄉。近年已入籍美國的莎莉絲剛出道時即是以南斯拉夫國手的身分橫掃網壇,勢不可當。可惜1993年在漢堡被葛拉芙的球迷刺傷後,心理障礙 不能克服,消聲匿跡了兩年多,再復出時已經不復往日威風。當時她遇刺時,甚至有人以為和南斯拉夫正打得亂轟轟的戰爭有關,以為是克羅埃西亞或波士尼亞人為 了尋仇而挑上出生於塞爾維亞的她。其實莎莉絲並不屬塞爾維亞族﹝Serbs﹞,而是屬塞國境內的匈牙利人﹝Hungarian)。
原來夾在匈牙利邊境和多瑙河以北這一塊區域稱『沃伊沃丁那』﹝Vojvodina﹞。自古以來即是匈牙利人及斯拉夫人混雜居住的區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塞爾維亞戰勝奧匈帝國,南斯拉夫成立,不少前奧匈帝國的土地都被劃入南斯拉夫。『沃伊沃丁那』也成了塞爾維亞的一
部份。不過沃伊沃丁那的族群問題比較沒有科索伏那麼嚴重,在諾維薩得也沒聽到什麼當地人也要鬧獨立的事件。
在諾維薩得下了火車,出了車站,才發覺四週的看板多是不熟悉的西瑞爾字母 ﹝Cyrillic alphabet)。才想起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和俄羅斯一樣,用的是看來比較有古味的西瑞爾字母。還好我幾年前去俄羅斯時已經將33個西瑞爾字母都背 起來了,看到路標還勉强發音發得出來,但團內的人多半都沒背過這些字母,因此看東西都看得霧煞煞的。
Christian幫我們叫了計程車,來到了即將住兩晚的 Zenit旅館。Zenit旅館步出就是 Zmaj Jovina 行人徒步區,是諾維薩得最熱鬧的地方。往左走是『自由廣場』(Trg Slobode),廣場上一邊是市政廳,一邊是 諾維薩得大教堂。整條 Zmaj Jovina 一直到廣場,都非常地熱鬧。街上到處是露天咖啡座及酒吧,而且街上也處處是打扮入時的年輕人在走來走去。而且街上的人群,男的帥,女的辣,都好像是花了好 幾個小時打扮,特別出來走走秀給別人看的。而且這天是星期二,不是週末,我蠻訝異街上還有這麼多紅男綠女花枝招展,可見塞爾維亞人還真是會享樂的民族,和 我對其他的東歐民族的印象大不相同。飯後我們一群人在酒吧閒坐,享用還蠻便宜的雞尾酒,﹝塞爾維亞的物價很明顯地比匈牙利低﹞。四周來來往往的俊男美女讓 我們看的頭昏眼花,連兩個孩子都已經二十幾歲的Jennifer都看得有些春心蕩漾‧‧‧
上圖:諾維薩得市政廳的夜景。
上圖:諾維薩得大教堂 (Cathedral),就在市政廳的對面﹝正好面對市政廳前的銅像﹞,這是諾維薩得最有名的廣場 Trg Slobode。
因為一待就是兩晚,我們第二天的行程並不太趕。諾維薩得也不是真的很大,我們拜訪城內的名勝古蹟都可以用走的。
我們走過多瑙河﹝很明顯的那三座被炸毀的鐵橋都已經修好了,而且好像還蠻堅固的﹞,來到了諾維薩得最有名的古蹟,山丘上的Petrovaladin 碉堡。此碉堡是當年匈牙利人為了防禦土耳其人的攻擊所建。碉堡的位置正好扼住了多瑙河轉彎的地方,戰略位置重要。城牆上看出,多瑙河及諾維薩得全程的美景 盡收眼底。
上圖:由多瑙河的另一邊,看對岸的 Petrovaladin 碉堡。此碉堡為當年匈牙利人所建,用來防禦土耳其人的攻擊。
上圖:走到 Petrovaladin 碉堡裡還得辛苦的爬一段石階。
上圖:在Petrovaladin 碉堡上可看到多瑙河另一頭諾維薩得舊城區的全景。
上圖:可以從同一座橋來回穿梭於多瑙河左岸及右岸。這座橋於1999年北約空襲塞爾維亞時,一度被炸燬,如今已經修復。
1999年北約的轟炸,至今還不到十年,是段猶新的記憶。對塞爾維亞人來說,雖然談起來感覺不太愉快,但畢竟是他們侵略科索伏,破壞人權在先,受警告不 聽,才遭到國際處罰。我雖看到北約轟炸結果的圖片,但簡介中似乎沒有說清楚整段空襲戰爭的來龍去脈,只是有點平鋪直敘的訴說橋被毀及重建的過程﹝重建的經 費其實也是北約出的﹞。
突然覺得,在南斯拉夫解體後,歐盟急速擴張的21世紀初當個塞爾維亞人一定不太容易。因為199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連續四段戰爭,或多或少都是塞爾維亞人 所引起,塞爾維亞成了眾矢之的,周圍鄰居都不喜歡它,現在去鄰國都得辦簽證。不但國際地位愈來愈低,南斯拉夫國家愈分愈多,塞爾維亞人也眼睜睜看自己國愈 變愈小。我去的前幾天,蒙地內哥羅才剛公投獨立,讓塞爾維亞失去了海岸線,變成了內陸國。接下來塞爾維亞已經好幾年管不到的科索伏省,一定也會吵著獨立。
下午自由活動,愛看博物館的我跑去Vojvodina 博物館看看此區的歷史文物介紹。但博物館破破舊舊的,館內幾乎沒有什麼人。二樓的小姐看我進去趕緊把大燈打開,讓我能讀牆上的標示介紹。但我一走到下一 廳,她又跟著把燈關掉。這樣好幾個廳跟著我一開一關,讓我看得有點壓力。不曉得塞爾維亞是否仍有能源短缺的危險,所以用電要節省。但我也有點訝異,這麼大 個博物館,竟幾乎沒什麼人來參觀。
也許諾維薩得的觀光業宣導,還真的得再加把勁。
上圖:但附近的建築牆上,仍有描繪當時多瑙河鐵橋被炸毀的照片。
上圖:Vojvodina 博物館外,有大張的 Exit Festival 音樂節的海報。
由布達佩斯去貝爾格勒,得七個多小時。不過 Intrepid安排的行程沒讓我們一下子就衝進塞爾維亞的首都,而是在中途的塞國第二大城諾維薩得(Novi Sad)先下車住個兩夜,再前往貝爾格勒。
我雖然從小地理就比人都好﹝小學六年級上課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導師在地圖上找不到塞爾維亞,我竟當場糾正她:“就是現在的南斯拉夫啦!找歐洲的 右下角就看得到了。”害她恨我恨得牙癢癢地,以致我一直到小學畢業都沒好日子過‧‧‧﹞,但老實說,一直到1999年以前,都沒有聽過諾維薩得是什麼碗 糕。那一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因科索伏 “種族清洗”暴行警告塞爾維亞無效,開始密集轟炸塞國。塞國各大城市一一中鏢。當時CNN及 BBC每天密集插播新聞片讓大家看看塞國又有哪裡被炸到了,那時才第一次聽到諾維薩得這個地方。為了切斷塞國內部交通運輸,北約將多瑙河上連通左右岸交通 的大橋全部炸燬,以多瑙河為運輸命脈的諾維薩得也陷入癱瘓。我對諾維薩得的第一印象,竟是戰爭時被炸毀的三個鐵橋的慘況!
經由領隊 Christian的講解,才了解其實諾維薩得有另一樣有名的“特產”:她是前世界網球球后莎莉絲﹝Monica Seles﹞的家鄉。近年已入籍美國的莎莉絲剛出道時即是以南斯拉夫國手的身分橫掃網壇,勢不可當。可惜1993年在漢堡被葛拉芙的球迷刺傷後,心理障礙 不能克服,消聲匿跡了兩年多,再復出時已經不復往日威風。當時她遇刺時,甚至有人以為和南斯拉夫正打得亂轟轟的戰爭有關,以為是克羅埃西亞或波士尼亞人為 了尋仇而挑上出生於塞爾維亞的她。其實莎莉絲並不屬塞爾維亞族﹝Serbs﹞,而是屬塞國境內的匈牙利人﹝Hungarian)。
原來夾在匈牙利邊境和多瑙河以北這一塊區域稱『沃伊沃丁那』﹝Vojvodina﹞。自古以來即是匈牙利人及斯拉夫人混雜居住的區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塞爾維亞戰勝奧匈帝國,南斯拉夫成立,不少前奧匈帝國的土地都被劃入南斯拉夫。『沃伊沃丁那』也成了塞爾維亞的一
部份。不過沃伊沃丁那的族群問題比較沒有科索伏那麼嚴重,在諾維薩得也沒聽到什麼當地人也要鬧獨立的事件。
在諾維薩得下了火車,出了車站,才發覺四週的看板多是不熟悉的西瑞爾字母 ﹝Cyrillic alphabet)。才想起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和俄羅斯一樣,用的是看來比較有古味的西瑞爾字母。還好我幾年前去俄羅斯時已經將33個西瑞爾字母都背 起來了,看到路標還勉强發音發得出來,但團內的人多半都沒背過這些字母,因此看東西都看得霧煞煞的。
Christian幫我們叫了計程車,來到了即將住兩晚的 Zenit旅館。Zenit旅館步出就是 Zmaj Jovina 行人徒步區,是諾維薩得最熱鬧的地方。往左走是『自由廣場』(Trg Slobode),廣場上一邊是市政廳,一邊是 諾維薩得大教堂。整條 Zmaj Jovina 一直到廣場,都非常地熱鬧。街上到處是露天咖啡座及酒吧,而且街上也處處是打扮入時的年輕人在走來走去。而且街上的人群,男的帥,女的辣,都好像是花了好 幾個小時打扮,特別出來走走秀給別人看的。而且這天是星期二,不是週末,我蠻訝異街上還有這麼多紅男綠女花枝招展,可見塞爾維亞人還真是會享樂的民族,和 我對其他的東歐民族的印象大不相同。飯後我們一群人在酒吧閒坐,享用還蠻便宜的雞尾酒,﹝塞爾維亞的物價很明顯地比匈牙利低﹞。四周來來往往的俊男美女讓 我們看的頭昏眼花,連兩個孩子都已經二十幾歲的Jennifer都看得有些春心蕩漾‧‧‧
上圖:諾維薩得市政廳的夜景。
上圖:諾維薩得大教堂 (Cathedral),就在市政廳的對面﹝正好面對市政廳前的銅像﹞,這是諾維薩得最有名的廣場 Trg Slobode。
因為一待就是兩晚,我們第二天的行程並不太趕。諾維薩得也不是真的很大,我們拜訪城內的名勝古蹟都可以用走的。
我們走過多瑙河﹝很明顯的那三座被炸毀的鐵橋都已經修好了,而且好像還蠻堅固的﹞,來到了諾維薩得最有名的古蹟,山丘上的Petrovaladin 碉堡。此碉堡是當年匈牙利人為了防禦土耳其人的攻擊所建。碉堡的位置正好扼住了多瑙河轉彎的地方,戰略位置重要。城牆上看出,多瑙河及諾維薩得全程的美景 盡收眼底。
上圖:由多瑙河的另一邊,看對岸的 Petrovaladin 碉堡。此碉堡為當年匈牙利人所建,用來防禦土耳其人的攻擊。
上圖:走到 Petrovaladin 碉堡裡還得辛苦的爬一段石階。
上圖:在Petrovaladin 碉堡上可看到多瑙河另一頭諾維薩得舊城區的全景。
上圖:可以從同一座橋來回穿梭於多瑙河左岸及右岸。這座橋於1999年北約空襲塞爾維亞時,一度被炸燬,如今已經修復。
1999年北約的轟炸,至今還不到十年,是段猶新的記憶。對塞爾維亞人來說,雖然談起來感覺不太愉快,但畢竟是他們侵略科索伏,破壞人權在先,受警告不 聽,才遭到國際處罰。我雖看到北約轟炸結果的圖片,但簡介中似乎沒有說清楚整段空襲戰爭的來龍去脈,只是有點平鋪直敘的訴說橋被毀及重建的過程﹝重建的經 費其實也是北約出的﹞。
突然覺得,在南斯拉夫解體後,歐盟急速擴張的21世紀初當個塞爾維亞人一定不太容易。因為199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連續四段戰爭,或多或少都是塞爾維亞人 所引起,塞爾維亞成了眾矢之的,周圍鄰居都不喜歡它,現在去鄰國都得辦簽證。不但國際地位愈來愈低,南斯拉夫國家愈分愈多,塞爾維亞人也眼睜睜看自己國愈 變愈小。我去的前幾天,蒙地內哥羅才剛公投獨立,讓塞爾維亞失去了海岸線,變成了內陸國。接下來塞爾維亞已經好幾年管不到的科索伏省,一定也會吵著獨立。
下午自由活動,愛看博物館的我跑去Vojvodina 博物館看看此區的歷史文物介紹。但博物館破破舊舊的,館內幾乎沒有什麼人。二樓的小姐看我進去趕緊把大燈打開,讓我能讀牆上的標示介紹。但我一走到下一 廳,她又跟著把燈關掉。這樣好幾個廳跟著我一開一關,讓我看得有點壓力。不曉得塞爾維亞是否仍有能源短缺的危險,所以用電要節省。但我也有點訝異,這麼大 個博物館,竟幾乎沒什麼人來參觀。
也許諾維薩得的觀光業宣導,還真的得再加把勁。
上圖:但附近的建築牆上,仍有描繪當時多瑙河鐵橋被炸毀的照片。
上圖:Vojvodina 博物館外,有大張的 Exit Festival 音樂節的海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