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羅馬尼亞在十九世紀獨立不久後,一度希望打造首都布加勒斯特成『巴爾幹的巴黎』,因此市內其實有不少法式的堂皇建築。不幸地後來因為戰亂,以及多年的 共黨統治,很多十九世紀的建築都已傾塌崩毀不然就是被西奧塞古政權剷平。但偶爾走在街頭,還是看得到一些典雅的歐式建築,讓人感覺猶如到了巴黎或布魯塞爾 的街頭。
上圖:這好像是經濟部。外型建築的確是有歐風。
而 布加勒斯特貴為一國之都,當然也有不少有趣的博物館。在布城最後一個早晨,我來到了『羅馬尼亞佃農博物館』(Museum of Romanian Peasants/Muzeul Taramului Roman)。這個博物館,不知為什麼,被稱為“The best museum in all of Romania”。因為羅馬尼亞自古即為農業社會,此博物館其實也展示了羅馬尼亞農民在現代化之前的生活。
上圖:『羅馬尼亞佃農博物館』(Museum of Romanian Peasants/Muzeul Taramului Roman) 的外觀。
上圖:『羅馬尼亞佃農博物館』(Museum of Romanian Peasants/Muzeul Taramului Roman) 的門牌,實在不是非常地顯眼。
上圖:『羅馬尼亞佃農博物館』 的後院,還有個模擬的羅馬尼亞傳統農舍。一直沒機會去羅國北部鄉間一遊的我,在這裡裡拍一拍模擬農舍的照片,也算是過過了乾癮。
這 回在布加勒斯特僅停留了一天半,可以說是行程匆匆。因為前一年才去過羅國中部的川斯凡尼亞 (Transylvania)區域,這一次並不會特別想去。前一年沒去成的南布科維那 (South Bucovina) 和多瑙河三角洲 (Danube Delta),因由布加勒斯特出發自助行搭車太複雜,這次也沒打算去看。結果,二度來到羅馬尼亞,還是留下一堆想拜訪的地方沒有去,很多東西都沒有看到。
希望羅馬尼亞會愈來愈進步,公車能變得更為便捷,火車也不要像過去那樣又髒又亂。以後來旅行,至少可以由德像在西歐一樣輕鬆簡單。
搭上前往布加勒斯特機場的公車,我即將搭下午四點的班機離開羅馬尼亞。也等於是離開了巴爾幹半島,結束了我這進五星期的巴爾幹 plus義大利之旅。
雖然喜歡巴爾幹,想再多留一些時候,但旅行這麼久,真─的─倦─了。回到比利時,住在 Steven 家,智少是在『定點』,不用再一直地“動”了。
又一段的旅程,結束了。
上圖:早聽聞愛學習巴黎的布加勒斯特,也有個『凱旋門』(Arcul de Triumf)卻一直沒機會去看。但離開市區,前往機場的公車,卻剛好穿過這位於北郊的 『凱旋門』。趕快照下這張,在布加勒斯特,也是此回在巴爾幹半島旅行,的最後一張相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