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鎮中心的下車處走到『克魯亞古堡』要差不多十幾分鐘。不過當然我們又迷路了。還好 Artemis 用義大利文問路,總是找得到聽懂的人。沒想到會英文還不夠,要會義大利文,在這裡才比較通行無阻。
到達克魯亞古堡的城門下,現在裡面的幾棟建築,已經變成了好幾間不同的博物館,還要分開買門票!還好不是這一天不是博物館都關門的週一 (昨天是星期一),不然我們大概就進不去了。
上圖:Skanderberg 博物館,其實就是『克魯亞古堡』
這 裡面最主要的博物館,其實就是我們山下看到的『古堡』,是紀念民族英雄 Skanderberg 事蹟的『Skanderberg 博物館』。這棟博物館建築其實很新,是已過世的共黨時期獨裁者何杰 (Enver Hoxha)所蓋的。裡面陳列的,都是在介紹 Skanderberg的事蹟。內容陳列以古代的兵器用品為主。也有很多描述 Skanderberg帶領阿爾巴尼亞人大戰土耳其人的繪畫。Skanderberg在世時,土耳其人圍攻 克魯亞圍了三次,都沒有攻下。但Skanderberg 死後,沒多久克魯亞就失守了。也難怪阿爾巴尼亞人會對他如此懷念。
博物館內不能拍照,不過陽台上看出去風景不錯,剛好可以看到整個鎮的風光。
甚至可遠眺到山下的平原,一直看到亞德里亞海的海岸線。
Artemis 不曉得為什麼,沒有帶相機來,只能看我在那裡拼命拍。
這裡是有有一些觀光客,但好像外國觀光客不多。出了Skanderberg博物館,其實下坡處還有個 民族誌博物館 (Ethnographic Museum)。
看到指標,我們就從這條小路下去了。
上圖:『民族誌博物館』(Ethnographic Museum)。
『民族誌博物館』(Ethnographic Museum)其實和我在波士尼亞的莫斯塔拜訪過的『土耳其之家』很像(見舊作『搭起希望的橋樑 ─ 莫斯塔一日遊』),基本上就是從前地方官員的官邸,保留原味,重新整修之後成為個博物館。因為內部也一樣不能拍照,所以只在這裡放一張外觀照片給大家看。
在 看完 Skanderbeg Museum 及 Ethnographic Museum 之後,大概也看的差不多了。可以去附近的『手工藝品小巷』看一看傳統的阿爾巴尼亞藝品 (不過因為我是背包族自助旅行,又缺經費,應該還是除了明信片外,什麼都不會買)。不過 Artemis提到 Ethnographic Museum 附近有個『非』清真寺式的回教禮堂,叫作 Dollma teqe,她想去看一看。
我當然搞不清那是什麼
沒 想到我帶著的『Lonely Planet』裡面還真的有介紹。『teqe』相當是阿爾巴尼亞文的『廟』(temple)的意思。這是回教徒的一小分支 Bektashi 教派祈禱及作儀式的地方。因為沒有像鉛筆一樣的高長條型的宣禮塔 (minaret),他們並不稱這為傳統的『清真寺』(mosque)而叫它為 『廟』。Bektashi 教派和蘇非教派有些類似 (就是在土耳其會跳旋轉舞的那個教派),不過因緣起於阿爾巴尼亞,也只有阿爾巴尼亞人中才有信徒。
我們在 Ethnographic Museum 外, 還真的找到 Dollma teqe 的路標,走一下下坡路就到了。
還要再走個小橋,經過個乾掉的『護城河』才能進去。
我其實沒有很想進去,但 學古典戲劇的 Artemis還真是個好奇寶寶,一定要進去看一看。
沒想到,還真的有開放,不過裡面也只有一個老先生在看管。老先生非常的友善熱情,還帶我們參觀,解釋Bektashi 教派的歷史及典故。不過‧‧不過,他用的當然是阿爾巴尼亞文!
中間夾雜著少許的義大利文,Artemis 幫忙翻譯了一些老先生介紹的內容。大抵上是說他們的教派是和平取向,並不相信用暴力的手段來達成『聖戰』的目的。但西方人常把回教徒都一竿子打翻,都當成恐怖分子,是很不對的。他還請我們用力的拍照,沒有關係。
其實內部裝飾看起來還是很像一般的清真寺,只是很舊,但因為一直有整理,其實還蠻乾淨的。
牆上還有創教派的先知的畫像。不知為什麼,感覺和基督教天主教的聖像畫有些相像。不過,因阿爾巴尼亞的回教信仰本來就有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所以這個 teqe整體說來,有些各式宗教混血的感覺。
老先生很健談,雖然我們雞同鴨講,還是坐在那和他聊了半個小時。拍完照要離開了,他還一直送我們送到門口。我們都走出小橋了,他還在那裡揮手。
Dollma teqe 一旁還有個 舊土耳其浴場,不過沒有開放,我們只在外面照了一下照片。
走出克魯亞城堡區,我們在『手工藝品小巷』漫步。沒想到 Artemis 看了看,也覺得還是什麼都不要買比較輕鬆一點。回到城鎮中心,在一家麵包店買了像蛋餅的麵包分著吃,剛好兩點多有班回地拉那的大巴。我們匆匆跳上去,就這樣告別了克魯亞。
早點回去地拉那,還可以趕著看幾間昨天公休的博物館。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