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卷16:在巴塔哥尼亞喝威爾斯式下午茶

在巴塔哥尼亞荒涼的海岸看了兩天的企鵝,也看到有點倒胃口了,不如換些新鮮的事做做,像是去喝這一帶也非常有名的英式下午茶。

聽起來有點奇怪,為什麼在這阿根廷荒涼的一角,英式下午茶會特別有名呢?原來在瑪德琳港這一帶的丘布河河谷 (Rio Chubut) ,大部份的城鎮都是在十九世紀末時,來自威爾斯的移民所建立起來的。“瑪德琳”(Madryn) 這個字,也是來自威爾斯文(Welsh),而不是來自英文或西班牙文。此區最大的城市 Trelew 發音成很不像西班牙文的“翠雷烏”也是因為這個名字是來自威爾斯文,而非西班牙文(或英文)的關係。

十九世紀末,一些在英國的威爾斯人,因為受不了英格蘭人因人數眾多,掌握了整個英倫三島的政經文化,決定有系統地離開,移民到英格蘭人移民少的地方 (所以美國和加拿大就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選一選,選到了阿根廷南方人煙罕至的巴塔哥尼亞。阿根廷政府想南方反正也沒什麼人要去,於是很爽快批准了威爾 斯人的移民計畫。

第一批來自威爾斯的移民於1865年抵達巴塔哥尼亞。到了後才了解到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原來還真不適合人類居住(連阿根廷人自己都不願開發)。不但不適合 農耕,冬季更是寒冷得難以忍受。一開始還有一些人凍死或餓死。但人定勝天,幾年下來,他們設了幾條灌溉渠道,設立了農耕社區,而在此定居下來。接下來數十 年,愈來愈多的威爾斯人移民至此,建立了龐大的威爾斯人移民社區。

雖和英格蘭人語言不同,威爾斯人也有愛喝下午茶,吃茶點的習慣。移民在這一區建了不少『茶房』(teahouse)。雖近幾十年來,威爾斯移民的後代多已 拉丁化,威爾斯文也沒什麼人要學了。但在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喝下午茶的習慣。小鎮 該曼(Gaiman) 是下午茶茶房最多的地方。

因該曼就在由Punta Tombo 回瑪德琳港的路上,我強力要求我們在那裡停留一個小時(原本行程並沒安排這一站)。一向講話沒人理的我,這回建議竟被接受了。因隨團導遊Nora特別有經 驗,我們避開了門外停著大遊覽車的茶房,找到了一家比較偏僻的Ty Cymraeg茶房。

此地果然茶點道地,連英國來的司機 Ben 和Andy都稱讚:有家鄉的味道!

七個人吃吃喝喝,結算下來,一個人還不到15阿根廷披索(5美金,165台幣左右)!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Ty Cymraeg 茶房典雅的內部裝潢。因為沒其他觀光客,氣氛特別恬靜。


茶房外觀.


這玫瑰教我想起『小王子』裡面會和小王子撒嬌的B612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

Our table. 坐我正前方的就是我們當地導遊 Nora




兩大盤的茶點: 小比士吉, 檸檬糕, 梅子糕…都還蠻好吃的。

2006年4月23日 星期日

卷15: 更多的企鵝寶貝

在 瓦德茲半島 (Penisula Valdes) 野生動物保育區繞了一整天後,行程第二天安排再開180公里南下到Punta Tombo 拜訪南美洲最大的企鵝棲息地 。因路途遙遠,來回得開六,七個小時,團上的人多不想動,決定留在瑪德琳港逛街或(學海豹) 躺在沙灘曬太陽。包括我在內,只有四個團員隨車前往 Punta Tombo。

雖然我在澳洲,南非,還有南美洲別的地方都看過企鵝,卻從未在任何一處看過這麼大的企鵝群。真是不虛此行,想要看到比這裡還大的企鵝群,據說只能去南極洲了。

也因為這幾天進了巴塔哥尼亞後一直在拉車,我也終於藉著長途坐車的空檔讀完了一直沒空讀的『達文西密碼』…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這隻小企鵝新長的毛已經長得差不多了。


這隻小企鵝雛毛才退到一半,新的才開始長,看起來蠻恐怖的。
到處都是企鵝走來走去,很容易被遊客踩到。


在木橋上看就比較不會踩到這些活潑的企鵝了。

還有很多企鵝藏在灌木叢中。


海灘上有成千上萬隻的企鵝。


企鵝在岸上走起路來笨笨拙拙地,但其實還蠻會游泳的。

看企鵝看到現在,終於開始有點倒胃口了…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卷14: 來自巴塔哥尼亞的小王子

15歲還在讀師大附中的時候,很喜歡去黏每年下學期師大會分發過來的實習老師 (通常是21,22歲左右的“大女生”)。很多在她們實習結束後仍保持聯絡,成了『忘年之交』(那時覺得差六,七歲算是差蠻多的)。

當時的歷史課實習老師陳慧君 算是和我交情比較好的。在我生日時,她送了我一本法國作家 聖埃敘培希 (Antoine St.-Exupery) 寫的童話書『小王子』(Le Petit Prince)。這是本非常詭異的小說,其深度也許已超過了童話書的範圍。當時剛滿十六歲的我,讀完後其實反而多了更多疑問:『小王子』(書中描述成來自 另 一星球的『外星人』)沒有太空船怎麼能來到地球?他怎麼一個人能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他住的B612行星那麼小,有大氣層嗎?想著這一類只有“成人” (grown-ups) 才會特別在意的邏輯問題。

20年過去了。之間拿到了好幾個學位,搬了三,四十次的家,甚至住了近十個不同的城市。之間人生也歷經了無數的挫折及變故,對很多年少時的夢想益加心灰意 冷。這些年,一直沒機會重讀『小王子』,這個關於一個永遠長不到的小男孩,四處旅行,遇到很多怪人怪事的故事。這些年來,我也是到處旅行,也遇到了一堆怪 事 (但仍沒減損我旅行探險的興致)。然後,2006年2月,在另一個人生轉彎的時刻,我來到了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

翻閱Lonely Planet Argentina旅遊指南,才發覺『小王子』這故事和巴塔哥尼亞的關聯 (原來只知道此書的背景是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原來本身就是飛行員的聖埃敘培希生前常在南美洲飛行。每每飛越巴塔哥尼亞,總為這荒涼廣漠的景致所驚懾。也感受到此區域的遺世獨立。據說書中小王子來自的 B612行星景觀,就是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化身。書中小王子用來煮飯的火山,據說還和南巴塔哥尼亞 Fitz Roy Range的山脊長的一模一樣。

連接瓦德茲半島 (Peninsula Valdes) 和南美洲本土的,是一段狹窄的地峽。地峽北方,有個小小的無人島,Isla delos Pajaros。這島的形狀,由高空看,像是個禮帽。但細看下,此島的形狀其實和『小王子』書一開始,象徵聖埃敘培希本人的男主角所畫的“一隻吞了大象的 蛇”的一模一樣。原來就是這座無人島,啟發了聖埃敘培希的寫作靈感!書中男主角因小王子一眼就看出這幅畫是“一隻吞了大象的蛇”而不是帽子,很快就打破和 男主角的隔閡,而結成莫逆之交。也藉著數日相處,男主角漸漸拼湊起小王子星際旅程的點點滴滴…

站在瓦德茲半島野生動物保護區管理處的觀景平台頂層,雖辨不出它的形狀,我終究看到了Isla de los Pajaros。對照著地圖,總覺得它還是長得比較像帽子吧!

後來終於有機會重讀『小王子』,才更了解到此故事的深刻寓意。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小王子,有個自己小小的世界(星球)。不願意長大,但又希望能到外面 四處走一走,探索這個神秘的宇宙。在旅途中歷經了種種怪事及心傷後,終究決定要回到自己的B612行星。但旅途的所見所聞,讓他成長,反而更珍惜原先在 B612行星上擁有的一切…

不管Isla de los Pajaros看起來到底像帽子還是“一隻吞了大象的蛇”,突然覺得我竟能辭掉一個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然後跑來這麼遠的陌生國家旅行,原來我仍是個長不大的小王子。



左圖:所以基本上,Isla de los Pajaros 大致就是長這個樣子。看得出有“一隻吞了大象的蛇”的形狀嗎?

2006年4月13日 星期四

卷13: 瓦德茲半島的野生動物大觀

在抵達 瑪德琳港 (Puerto Madryn) 的第二天,Dragoman為我們安排了一位當地導遊Nora帶我們整天玩瓦德茲半島 (Penisula Valdes) 野生動物保育區。

瓦德茲半島位於瑪德琳港北方17這公里處,是巴塔哥尼亞的大西洋海岸區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育區。整個區域有 3600 平方公里及逾 400公里的海岸線。 這整個保育區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會(UNESCO)正式列入“世界遺址”(World Heritage Site)。除了最受歡迎的麥哲倫小企鵝 (Magellanic penguins,這一區沒有較大的帝王企鵝 ),這一區也有不少海豹及海獅。可惜因季節不對,沒辦法坐船出海賞鯨。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小小的國家公園展示中心。





這就是麥哲倫小企鵝,和澳洲菲力浦島的神仙企鵝長得有些不一樣。 去年年底出生的企鵝,在二月我們去的時候已經差不多進入它們的青春期了。


這兩隻不曉得是在調情還是在幫彼此抓跳蚤。

因電池沒電了,海豹的照片只照到這一張(海獅是都沒照到)。我們禁止走到沙灘,所以只能遠遠地看海豹和海獅。

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卷12: 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的終點

2000年,我在台北書展買了一套上,下集,美國作家 保羅索魯 (Paul Theauroux)著的『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書一開始他有天異想天開,看著美洲的火車路線圖,發現整個美洲大陸最南一直到阿根廷的 Esquel,都有火車可以到達。於是他決定一路只搭火車,不坐飛機,由美國的波士頓一直旅行到阿根廷的 Esquel (美國的名作家真的錢賺很多,才有這樣多閒功夫。不像台灣“名作家”還得主持節目賺外快,才有錢去旅行…)。

到Esquel 的這一段的列車稱“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其實是蠻短的一段,僅有400公里左右 (西班牙原文稱為 La Trochita)。這本書很長很長,作者到達阿根廷,在布宜諾艾利斯和老邁的名作家 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在這次會面不久後就過世了)見面的那一章,算是全書的高潮。 書末他終於到達終站 Esquel 的那一章,反而讓人沒什麼深刻印象。

中 文的《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到2000年才出版,但保羅索魯其實是在1970年代末期做這趟旅行的。當時他行經的拉丁美洲國家,不是正在內戰,就是由獨 裁軍政府掌權中。當時的阿根廷也不例外,正好在1976到1983年軍政府掌權的「大整肅」(El Preceso)期間。當時到阿根廷旅行,人民見到外籍遊客,大概多噤若寒蟬。可惜索魯筆下的布宜諾艾利斯,除了強調它濃濃的歐洲風味,並沒有特別強調當 時的社會背景。

後來讀 Lonely Planet 才得知,當年的『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早因經營不善,在1993年停止營運了。倒是 La Trochita 之名仍得以保留,以觀光列車的形貌,單一車廂偶爾行駛於 Esquel 及不到100公里外的 El Maiten 間。

『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這本書對我的旅行,甚至寫作風格,其實是有一定程度影響的。我在2000年看了這本書後,因新工作還得等一陣子才開始,竟飛到加拿 大極東的 哈利法克斯 (Halifax),一路搭加拿大國鐵 (VIA)回到溫哥華。總共坐了七千多公里(可惜因都是在同一個國家裡,我對加拿大又熟悉,這一趟行程並沒什麼特別的感動)。而保羅索魯寫作有時尖酸刻 薄,對批評自己旅遊所到地點若看不慣,決不手軟。這點我也學到了一些。

到了 Esquel,我們只有40分鐘的時間。趁團員去市場採購晚餐材料,我正好四處逛一逛。這城鎮既不漂亮,也沒什麼特色。本想走到火車站,看看那老巴塔哥尼 亞特快車/La Trochita是否停在站裡。但當天天氣炎熱,整個 Esquel市區又沒什麼遮蔭的地方。走了五分鐘,終是放棄折返了。

其實,尋找書中描述,但其實真實生活中已不存在的事物也沒什麼意思。前方還有一大段路要趕。


上圖:在Esquel 市區看到的一個指得令人頭昏眼花的路標。老實說,這是全城唯一看到值得拍下的景觀。這麼無趣的城鎮,難怪當年保羅索魯的書會結束得那麼反高潮 (anti-climax)

2006年4月8日 星期六

卷11: 穿越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 (Patagonia)在地理位置上指的,是在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地區,相當佔了阿根廷及智利國土南邊的三分之一,一直延伸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 (Tierra del Fuego)。這一區土壤貧瘠,風大,冬季乾冷,基本上不適合人類居住。也因為只有幾條碎石路連接,在這區旅行並不太容易。也因此提到『巴塔哥尼亞』,總 有種與世隔離,遺世獨立的感覺。

巴塔哥尼亞最有名的觀光景點,當然是安第斯山脈,阿根廷及智利國境交接處的摩內洛大冰河(Glaciar Moreno,在阿根廷境內)及有三個尖峰的Torres del Paine 國家公園(在智利境內)。可惜我這次旅行的“拖拉庫”不會開到那麼南邊(由阿根廷湖區再往南開,至少得再開個兩,三天吧!這樣拉車也實在太辛苦了,不如下 次來阿根廷時再搭飛機過去)。我們離開巴里羅切後,只往南開了一天,在個國家公園“野營”了一晚,就轉東前往大西洋岸了。

在湖泊區時,經過的小鎮,都還有一些遊客。但由Esquel 開往大西洋岸的25號國道(RN25) 感覺真的就偏僻無比了。中間有一段開了四,五個小時竟連個加油站或路邊小店都沒看到。這在也是地廣人稀的美國西部幾乎是不可能看到的(因為再偏僻的地方每 開一段路總會出現個麥當勞或必勝客)。我們連吃午飯都得在路邊找塊空地作菜。在這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難得會感覺自己還真的在個"Lonely Planet" 旅行。

還好Esquel開到瑪德琳港 (Puerto Madryn) 一天仍是開得到。出發十五個小時後,終於看到了大西洋,在天黑前進駐營區。不必在路邊“野營”。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在Los Alerces 國家公園的Futalaufquen湖旁野營。都快十點了太陽才下山。景色是很美,可是天黑後連茅坑都找不到,只有在湖邊…


這不是我的帳篷。這兩個帳篷就架在湖畔的小女生,也不怕半夜漲潮水會淹進帳篷。慢著!湖水會有漲潮嗎?

 
 
在路邊野餐。野餐是還不錯,“野營”我就不太喜歡了。


2006年4月5日 星期三

卷十:歐風小鎮巴里羅切

除了阿根廷的湖泊區比智利的風光優美外,和普空相比,巴里羅切 (全名San Carlos de Bariloche) 這城鎮也比較有趣的多。除了建築物蓋得更像瑞士小鎮外,這裡也有比普空好吃的餐廳及更熱鬧的酒吧。

巴里羅切的巧克力也是南美洲有名的(他們真的是很想當『小瑞士』…)。全城到處都有巧克力專賣店。最有名的一家叫“Del Turista”,據說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有分店。

有不少背包族 (backpackers) 嫌 巴里羅切太觀光化,我倒是還蠻喜歡那裡的。以後退休後,可以搬去住的地方,又多了一個選擇。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鎮中心廣場的城門,果然很有瑞士的味道。


鎮中心廣場 上有好幾隻聖伯納犬,它們的主人帶它們來和觀光客合照以賺取外快。我不是特別愛這種大大笨笨的狗(還記得電影『我家也有貝多芬』嗎?),所以只有遠遠地照了一張。


當晚在巴里羅切鎮中心的 "El Boliche de Alberto"享用我抵阿根廷後的第一頓牛排大餐。通常吃素的我,這樣一份 (其實是“半份”) 牛排對我來說還是多了點。 這一餐吃了13 元美金左右,在阿根廷算是很貴的。



Del Turista 巧克力專賣店,光是看展示櫥窗就已經讓人口水流個沒完 (我還算是不太愛吃巧克力的人…)

2006年4月3日 星期一

卷九: 阿根廷的湖泊區的難忘美景

『我們是來到瑞士了嗎?』

這是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Motorcycle Diaries)中,切 (Che)的好友,亞伯托 (Alberto)在抵達阿根廷湖泊區後的直覺反應。

『15年過了,終於又回到紐西蘭南島,和久違的南阿爾卑斯山 (Southern Alps)美景重逢。』

這是我搭登山纜車(其實只是兩人座的吊椅,連遮陽的頂都沒有)上到Campanario山丘頂,看到山下壯麗湖景時的直覺。雖然我其實是在阿根廷,而不是在紐西蘭。

對我來說,瑞士的阿爾卑斯山不論風景再優美,也無法和我心目中紐西蘭南島的景致相比。也許是十五年前那段行程帶來太多難忘的回憶 (請參見舊作『南阿爾卑斯山夢紀行』);也許是紐西蘭比較與世隔絕,觀光客不會多到令人覺得要窒息,個人空間多物價也較低廉。後來雖去了“真正的” 阿爾卑斯山三次,感覺並沒有紐西蘭南島的震撼。到後來,也許是年紀大了,人生累積的挫折傷痕愈多,也愈難受到大自然美景所感動了。

但阿根廷湖區的秀麗,觀光客又不算太多,此區更顯得特別有原味。看著美景,聯想到多年前的令一個南半球的夏天,令我似乎又回到了15年前那還年輕,還對人生充滿希望的年代。

進了阿根廷的湖泊區後,在當地第一大城 巴里羅切只住了兩晚。真正仔細遊覽巴里羅切及周圍的那威瓦皮湖(Lago Nahuel Huapi )的時間只有一個整天。

因為住的青年旅舍離巴里羅切市中心很遠,我們的Dragoman 領隊兼司機又是第一次來,沒什麼經驗,對船班或公車都搞不清楚,很多旅遊資料是當天早上去遊客中心才拿到的。我必須得靠自己的Lonely Planet 阿根廷旅遊指南才找得到公車總站,搭20號公車去 帕紐耶洛港 (Puerto Panuelo) 去上航行 那威瓦皮湖的遊湖船。不幸地是,到了帕紐耶洛港時,上午的遊船已經跑掉了。下午的船班得再等三個小時,回來時都已經七,八點了。最後仔細考慮後我只有決定 放棄坐船遊湖。

在帕紐耶洛港旁的『嬌嬌大飯店』看了一下後,我坐公車四處看看。途中路經Lonely Planet 書中特別提到的Campanario纜車,決定坐上去看一看 (來回票五美元)。上去鳥瞰了 那威瓦皮湖 及同名的國家公園 (Parque Nacional Nahuel Huapi) 的全景,才了解到這整個區域竟是如此的壯觀懾人。這美景也把我帶回了15年前搭gondola纜車在紐西蘭皇后鎮山頂看山谷湖景的難忘往事。

難能可貴地,原來我的心還沒因多年的人生挫敗而失去感動的能力。


『嬌嬌大飯店』(Lloa Llao Hotel and Resort, 阿根廷式西班牙文發音成“嬌嬌”,還蠻好聽的),據說是全阿根廷最高級,最貴的大飯店(一晚400美元左右)。 我只是想看看它到底高級到什麼程度,沒想到才進大廳沒多久,就以不是住客為由被“請出去”(所以沒來得及拍到旅館內部的照片)。


Campanario 纜車入口的薑餅娃娃,意思是:12歲以下的小孩免費。



坐“纜車”上 Campanario山頂。這纜車連遮陽的棚都沒有,讓我被正午的太陽曬得臉色難看。




除了 那威瓦皮湖 外,山後還看得到好幾個 小湖。




這個角度看 那威瓦皮湖,特別的美(前方湖心是維多利亞島)。甚至帶給我心靈少有的震撼,了解到在人生中經歷了如此多的苦難,竟仍然能為大自然美景所感動。至少自己心還沒老到沒有夢的程度。

我照片其實照得還不算特別傳神,有機會你們該自己去那邊看一看的。

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

卷八: 轉入阿根廷 -七湖美景路

其實由智利的湖泊區在往南開,到達智利國道的盡頭,就進入了峽灣區。這一區城鎮之間通行,多要坐渡輪,開車大部分的地方都到不了。 峽灣區到南段還看得到冰河和一堆企鵝。

可惜我們的行程到普空之後就轉東,進入阿根廷。(所以智利的峽灣只有下次來再看了,以後學好西班牙文,可能還是自助旅行比較多些彈性。)

阿根廷是此南美洲之旅,玩的最主要國家。雖然我之前對此國的簽證規定有些不滿,但還是很高興來了。後來也發現, 阿根廷的湖區比智利還美,而且他們的東西也比智利便宜 (因為2001年底的經濟崩盤造成阿根廷披索大貶)。

此頁是由智阿邊境一路開到巴里羅切的照片。路上經過好多個美麗的湖泊。因為總共有七個湖,此段路又稱 『七湖美景路』(Siete Lagos Route)。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靠近智利,阿根廷邊境的小湖。不過這個湖還是在智利境內。


『七湖美景路』跨兩個國家公園,其中之一是『藍寧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Lanin)。 藍寧其實是個火山的名字。

山中湖水特別地藍。

聖馬丁小鎮 (San Martin de los Andes) 湖岸也有沙灘和遊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