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應該 18小時的渡輪,竟坐了 20 小時!抵達時都已經快五點了。
我知道要付 10歐元入境費,但人都出了船了,才知道入境費要在船上的免稅店旁的櫃檯先付好,拿著收據再交給海關的官員,不是直接在海關繳錢。這害我又得跑回船上。因還有一堆人在下船,走反方向的我要回船上第五樓,非常不容易。其實剛剛可能有廣播播報得在櫃檯繳入境費。但因為只有義大利文,及阿爾巴尼亞文,所以我有廳也沒有懂。
但至少,折騰了半天,終於順利的入境了!
不過因為 2006年曾由希臘前往阿爾巴尼亞南部的 Saranda及古蹟 Butrinti『一日遊』(請見英文遊記:
Part IV: A Less Mysterious Country - Saranda, Albania『不再神秘的阿爾巴尼亞』),因此阿爾巴尼亞對我來說並不算新的國家。
出了渡船頭的海關後,我急著換阿爾巴尼亞幣。雖讀旅遊書知道海關外面就有人在兜售當地幣,而且在阿爾巴尼亞這是合法的,不用擔心要躲警察。但我到的時候,只剩一個人在招攬生意。我用英文詢問匯率,那個人一聽到我用英文,講了一句阿爾巴尼亞文,就不理我了。
哼!不想作我生意就算了
還好附近有一家在德國常看到的銀行,於是先去提了兩千 Leks (122 Lek = 1 歐元)
杜雷斯港 (Durres)不但是阿爾巴尼亞第一大港,其實是1920年代遷都地拉那前,剛獨立的阿爾巴尼亞的首都。這個城市其實比地拉那歷史悠久得多。甚至可以看得到有數千年歷史的古羅馬城牆,還有個我有點想看的『考古學博物館』(Archaeology Museum)。可是我作了20小時的船,實在很累。而且已經下午五點多了。因我不想在天黑後才到地拉那 (不確定那裡的治安如何),所以在銀行附近的公車站,看到有公車馬上要走,付了 100 Leks, 馬上就衝上車了。
兩城之間只有 45分鐘的車程,其實蠻近的。根據旅遊指南,地拉那是個沒有『中央公車站』的城市。往阿爾巴尼亞每個不同地區的巴士在城內有各自“聚集”的區域,通常小巴就停在路口附近,乘客要自己問司機才能找得到自己要搭的巴士。
阿爾巴尼亞雖然也有火車,但有跟沒有一樣。首先,這火車只有國內線,火車通不到別的國家 (何杰時代『鎖國政策』的後遺症)。其次,火車班次很少,車速又慢。因此,幾乎沒什麼人要坐火車,寧可坐公車。其實杜雷斯到地拉那,一天有六班火車。只是我已經找到了公車,就懶得去看火車時刻表了。
沒多久,地拉那就到了。沒想到由杜雷斯來的公車,到了地拉那時剛好就停在火車站的對面。看看地圖,發現火車站位於地拉那市中心的北區。往南看,前面有這條很寬闊的大路,應該就是南北向的主要大路 Boulevard Zogu I。一路通到道路的底端,有一棟蠻有氣派的建築 (後來才發現是兩公里以南的地拉那大學)。很不幸地,因為這裡的路都沒路標,我只能“假設”這條大路真的就是 Boulevard Zogu I。往前走,該就是前往市中心了。
一路走著,不但店很多,發現還有不少旅行社,賣到其他城市的車票。去雅典的尤其多,但也有到伊斯坦堡,甚至遠達倫敦的。愈走愈熱鬧,也愈相信自己沒走錯。接下來到了個很大的廣場,廣場中有個大大的阿爾巴尼亞國旗。國旗下有個英挺的騎士像。沒錯,這應該就是地拉那市中心最主要的 Skenderbej 廣場了。
周圍還有個清真寺,及一個像國家劇院的建築。但因已經七點多了,我得趕快先去青年旅館。先沒時間在這裡照相。
繼續直走,又過了個小河,路左邊看到了這個大大的建築。
看起來好像金字塔的建築,可是上面竟貼滿了美國國旗。
原來這是『何杰紀念館』(Hoxha Museum)。但現在好像根本沒人稱它為紀念館,就只叫它『金字塔』(pyrimid)。裡面早已改裝成充滿資本主義色彩的disco。外面,則有不少小販在賣烤香腸,氣氛和我們的『自由廣場』(『前』中正紀念堂)蠻像的。只是我們的『自由廣場』比他們氣派多了
至於那些美國國旗,則是歡迎幾天前才拜訪阿爾巴尼亞的美國總統小布希。小布希是歷史上第一位拜訪阿爾巴尼亞的美國總統。雖然他在美國國內評價甚差,到別國訪問永遠都有一大堆人抗議示威,阿爾巴尼亞人為了表示好客,還是給了他英雄式的歡迎牌場。
到了”金字塔”,也等於進了地拉那最高級的 Blloku 區。Blloku區從前是阿國共黨高官所住的區域,一般老百姓根本就不能進來。這一區走一走,果然獨棟花園洋房建築特別多。到了 Ismali Qemali 路左轉一直走到底,過了馬路,是一棟有點義大利風味的鵝黃色花園洋房建築。這就是地拉那唯一的青年旅社 Tirana Backpacker Hostel,也是我今晚將投宿的地方了!看起來還蠻有義大利風味的。
在青年旅社的綠色大門前按了很久的電鈴,才有個女生出來開門。我事先沒有登記,但還好還有好幾個空床位。我被分到2樓的一間六人房,看到裡面好像只有三張床有人睡。房間一旁,還有大大的陽台,早上可以在那喝咖啡。
廚房在後院,算是半露天的。早餐並沒包括,這樣子是一晚12歐元。要用網路還要一天付一歐元。雖然這樣的價位還好 (和西歐,尤其是倫敦比),不過在巴爾幹半島國家並不是特別合算的。(像我後來在保加利亞及馬奇頓還找到一天十歐元,位置和設施都很好的)
整個弄完都八點多了,天也快黑了。我趕快走出去,到附近看看有什麼店,可以買飲料和吃的東西。
2006年在的『第二次巴爾幹半島之旅』出發前,我到 『In Your Pocket 』網站下載了很多迷你『城市旅遊指南』(通常只有四到八頁,非常簡便)。其中地拉那的 In Your Pocket Guide 寫得真是沒有誠意,讀了以後讓人都不想去了。其中寫道:『地拉那因為窮,滿地坑坑洞洞,塵土處處,戴隱型眼鏡會很傷眼。另外,因為大部分的街道都沒路燈,晚上什麼都看不見,所以在街上走要記得帶手電筒,不然會摔到坑洞裡。不摔死,也可能摔成重傷‧‧‧』
有‧‧有那麼誇張嗎?
我這趟旅行碰到最『暗』的,幾乎沒有路燈的城市是烏干達的金甲 (Jinja),還不至於上街都要帶手電筒 (不過很多地方沒路燈是真的,坑洞也不少)。難道地拉那的夜,比『黑暗大陸』還要黑暗嗎?
沿著剛剛走過來的 Ismali Qemali路 走回去,現在天是真的黑了,是有點暗。但其實一路上,都還是有路燈。
穿過剛剛走來時走的那條 Boulevard Deshmoret e Kombit (這其實是 Blvd Zogu I 的同一條,只是過了河後也換了名字),感覺 Ismali Qemali路突然變熱鬧了。一下子覺得夜店一大堆,還有 “Cowboy Pub Mahattan” 這種美式名字的酒吧。連巴黎及拉斯維加斯都有的 Buda Bar 也出現了,門口還放著個不太真實的佛陀像。這裡餐廳也很多,不過菜單多看不懂,不敢進去亂點。
後來找了間賣很像沙威瑪的,以烤肉三明治為主的店。叫了個 gyro 三明治及汽水,才一百多塊 Lek,相當是一歐元多一些。一餐就便宜地解決了。
接下來,又往北走,回到河邊,對面就是 Rinia Park 了。感覺街上人很多,非常熱鬧。街道也不至於坑坑洞洞,路燈‧‧‧當然是都有了!
那旅遊指南不知是 2005 還是更早以前寫的?難道這兩年內地拉那多了這麼多路燈嗎?不曉得為何連旅遊書都把地拉那寫得如此落後,他的鄰國人民也一直把它當成『番邦』,還勸我不要來。也因此,看到眼前繁華的地拉那之夜,反而有些錯覺似的驚艷。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