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31日 星期五

卷七: 再看智利最後一眼

要離開智利了。

在普空遇見一些背包族自助旅遊者,有不少要南行到 蒙次港 (Puerto Montts),然後搭船去 Chiloe島,接下來去智利的峽灣區,也許搭船一直南下到 火地島 (Tierra del Fuego)的 Punta Arena。但因我是跟團的半自助旅行,在普空之後就要向東行,轉入阿根廷,結束在智利的行程。

其實由抵達聖地牙哥,到離開普空,在智利也不過待了一個星期左右。真正也只看到了智利的中部農業區,最大的兩個城市,及很觀光化的湖泊區。並沒有特別體會到這個國家的精髓。

以後自己再來看南方的峽灣區,或者是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全世界最乾燥的區域) 吧,我想。

老實說,智利是個有點好玩,但卻又不是特別好玩的國家。很多它有的風景,別的國家也可以看到 (像挪威也有壯麗的峽灣區,紐西蘭則有更秀麗的湖泊帶)。首都聖地牙哥雖進步方便,但並沒有什麼特色。文化上,智利沒有北鄰秘魯及玻利維亞那樣有深濃的印 第安原住民文化影響,更沒有一堆壯觀的印加帝國古蹟;也沒有東鄰阿根廷那樣流露著濃厚的歐風。他們的飲食也沒什麼特色,大部份的餐館吃到的菜都不怎麼樣。 最好的大概就是智利的葡萄酒了!不論是紅酒,白酒,品質多在水準之上,價格也非常公道。總之,在南美洲智利算是比較不特出的國家 (除了令人難忘的蛔虫般國土形狀外…)。

但也因為這國家大致算進步,治安也不壞,旅遊起來還蠻順的 (當然會說英文的人不多,所以要自助旅行最好先學一些基本的西班牙文字彙)。由聖地牙哥到瓦帕萊索的遊覽車非常乾淨,還可以畫座位,車上也有賣便宜的飲 料,比美國素質不高的灰狗巴士 (Greyhound)搭起來舒適多了。在智利搭公車一路由南玩到北應該是不會太困難的。

以後自己再來看看吧!

當然,我這趟旅行的重心,不在智利,而是它的東鄰。一個被稱為全拉丁美洲最歐化,最先進,但政局卻動盪不安了八十年,經濟也一直不穩定的國家。但因著一些電影,音樂,及及他們最有名的舞蹈,總令人對這個國家充滿了遐想。

終於,要進到阿根廷了。



上圖:在智利邊境看位於阿根廷境內的蘭寧火山。

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卷六: 普空 (Pucon) 及智利的湖泊區

普空是我們在智利 湖泊區的據點,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夜(當然是睡帳篷了)。因Dragoman基本上是“半自助”式旅行團,到了普空後都是自由活動(除了早晚餐要回營區做飯 給團友吃外─如果沒輪到你做當然也沒必要非回去吃不可)。若要參加爬火山或泛舟之類的活動,當然都得自費。

普空位於 比亞利卡湖 (Lago Villarrica)的東緣,正好在當地最顯著的活火山(是的,“活”火山) 比亞利卡火山 (Volcan Villarrica)的山腳附近。除了遊湖,躺在湖岸曬太陽外,攀登火山是來普空度假的遊客最熱愛的戶外活動。因比亞利卡火山仍是活火山,山頂積雪又長 年不化,攀爬一定得有當地導遊帶領並租用全套登山設備才能上去。雖難度不算特別高,但頗費體力。而且來回會花掉八,九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早上四,五點就得 起床準備 (我是一向最怕早起的)。本來我是興致勃勃要報名,但一下嫌費用太高(85元美金!),一下又想選晚一批出發的(其實仍得在七點前出發),結果陰錯陽差錯 過報名機會,後來就額滿了。接下來兩天只有望火山興歎。但普空不論走到哪都看得到比亞利卡火山,也一再提醒我因一直猶豫不覺而錯失的機會。

也許我下意識還是不太敢去爬活火山吧……

在普空的第三天正好是農曆大年初一。當然在這遙遠南美洲的一隅是感覺不到任何過節氣氛的(又是再度一個人在異鄉過年,不過還好早就習慣了…)。下午去坐船遊湖,和船長聊天還發現他曾隨工作的貨輪到過高雄港!晚上全團到深山洗溫泉,度過了在智利的最後一夜。

Please click the thumbnail on the pictures to see enlarged images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拉哈瀑布。我們在此瀑布旁紮營過了一夜。我們戲稱它是“小伊瓜蘇”瀑布。


比亞利卡火山。那幾天不論走到哪都看得到它,不斷地提醒我竟然敢錯過攀登它這樣的偉大冒險經驗。

比亞利卡火山及同名的比亞利卡湖。此湖呈橢圓形,應該是個火口湖。

普空的市街,看得出是小城一個。是的,比亞利卡火山的身影仍是無所不在。



普空湖岸的大沙灘。沙灘擠滿了人,還有好幾家很酷的沙灘酒吧。但黑黑的火山沙,教我一點也不想躺上去。


上圖:我就是坐這艘小船,在大年初一去遊湖。





幾張比亞利卡湖的湖景照…

2006年3月29日 星期三

卷五: 另一個海邊的斜坡城 ─瓦帕萊索(Valparaiso)

老實說,我在去年看『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前,從來就沒聽過瓦帕萊索 這個地方 (再加上它名字又難記,我常常拼錯)。片中,由Gael Garcia Bernal飾演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就是在到了瓦帕萊索後,收到他女朋友的信函(由超美的阿根廷女星Mia Maetro飾),知道她已被許配給了別人。切在片中坐著登山小箱型纜車(稱『Ascensor』)上瓦帕萊索的山坡區,一面想著人生的下一步要怎麼走。

我也想學他,搭小箱型纜車上山,但發現瓦帕萊索至少有一,兩打這樣的纜車,根本不曉得哪一個是他片中坐過的。

其實,瓦帕萊索 是智利的第二大城,而且是智利的立法首都 (所以他們的立法院在這裡,而不是在聖地牙哥)。再加上北邊海灣另一頭的維尼亞得馬 (Vina del Mar,西班牙文直譯為“海的葡萄園”之意),整個大都會區有一百萬以上的人口。再怎麼說,也是智利在聖地牙哥外最重要的城市。再加上港灣地形良好,不但 是智利最重要,也許甚至是南美洲在太平洋岸最重要的港口。

雖然沒有太多時間,我還是很慶幸有機會來此『智利第二大城及第一大港』,甚可稱『南美洲的舊金山』(因為它也是建在一些陡坡上的港都)的瓦帕萊索一遊。可 惜只有時間『一日遊』(Daytrip)。坐小箱型纜車上山,在山坡區走一走,下山去看港口及國會大廈 (及廣場上的相片展),搭它們的捷運去維尼亞得馬的海灘吃(眼睛的)冰淇淋,喝杯啤酒,一天也就差不多結束了。

不過這裡還真的是比聖地牙哥好玩,所以這一趟來回四小時的『一日遊』仍是蠻值得的。

Please click the thumbnail on the pictures to see enlarged images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瓦帕萊索的港口。在這麼甚至還看得到長榮海運的貨櫃輪。



瓦帕萊索的山坡區。在這裡可以鳥瞰港口及下城區 (地勢較低的部分)。四處走一走,還有不少餐廳,咖啡館,甚至藝廊。這裡好像和台灣的九份(也是蓋在山坡地上)一樣,也有提供民宿。不過我是由聖地牙哥來一日遊的,沒機會在那邊過夜。

國會大廈及國會廣場。蜜雪兒‧巴謝雷應該就是在此宣誓就職,成為智利第一位女總統的的(2006年3月11日)的。

國會廣場前還有露天的攝影展。主題為『智利面面觀』。有很多蠻有意思的照片。
上圖: 示威遊行的民眾帶著在皮諾契軍權獨裁時期,因反政府而失蹤的青年的相片(Donde 在西班牙文是 where 的意思),要求政府必得交待這些人的的相片,並將皮諾契送審。
下圖: 智利極南的巴塔哥尼亞,不但有美麗的山景,還有一堆企鵝寶貝。

後來我還搭當的捷運,去了瓦帕萊索的姐妹市,有大片沙灘的『海的葡萄園』(Vina del Mar)。因為正是盛夏,海邊遊客很多。

2006年3月27日 星期一

卷四:智利首都聖地牙哥 相簿集

到達聖地牙哥時是一月底,正是當地的盛夏時分。

我在我參加的旅行團會合的前一天提早到,希望有多一些時間四處走一走,看一看。

聖地牙哥是智利的首都及第一大城。大都會區有五,六百萬人(所以其實還是沒有台北人多),相當於全智利人口的三分之一都居住在此。因為為在安第斯山 西側的 山谷裡,四面環山,夏天特別地熱,空氣品質也不好 (這點和台北很像)。不過還好是地中海型氣候,夏天雖熱但乾燥,不會讓人揮汗如雨(這點就比台北好多了)。

我住的旅館就在市中心,離主廣場及大教堂 (Cathedral) 很近,走兩條街就到了。聖地牙哥很現代化,連市中心的舊市區都沒什麼古色古香的感覺(不像利馬或基多的舊市區)。倒是現代化的程度,令人想到西班牙的馬德 里。連市區的銀行都是同樣幾家, 大概是西班牙人過來開的)。聖地牙哥也有好幾線的捷運,感覺蠻方便,也蠻乾淨的 (絕對比紐約的地鐵乾淨)。

因為地鐵方便,景點又不多,聖地牙哥大概一天就可以玩完了。早點看完離開也好,因為接下來遊智利不管往南或往北都有好長,好長的一段路程 (這“蛔虫狀國度”…)

Please click the thumbnail on the pictures to see enlarged images
在照片上按一下滑鼠就可看到此照片的放大版



主廣場的大教堂,拉丁美洲的教堂通常都很雄偉。
總統府 (?):蜜雪兒‧巴謝雷 的辦公室應該就在這裡。
街頭一隅。
前總統 阿言得 (Salvador Allende) 的紀念雕像。這位左派總統提拔了皮諾契將軍 (Pinochet) 為參謀總長,卻在皮諾契 帶領的1973年軍事政變中陣亡。
聖塔露西亞山坡公園上看聖地牙哥。這城市看起來是沒什麼特色。
另一張在聖塔露西亞山坡公園拍的照片。

2006年3月21日 星期二

卷三: 初抵智利,這個剛選出女總統的國家

在不太舒適的達美航空 (Delta Airline)767客艙飛了一夜後醒來,原來我們已經進了智利領空,到達了南美洲。


看著航空圖,客機正在 Iquique 北方,沿著太平洋海岸南行。但我們至少還得再飛兩小時半左右,才會抵達首都 聖地牙哥(Santiago)。往下看,是一大片烏雲,也看不到智利的海岸景致。只有先把窗拉下,繼續不舒服地半躺著。

就國土形狀來看,智利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修長”國家。東西距離雖短 (通常不會超過兩百公里,相當於台灣的寬度),由北到南卻延綿了六,七千公里 (那是台灣由南到北距離的二十幾倍)。說它“修長”其實還不太能形容其國土形狀的畸形,“蛔虫狀的長條形”還比較能表示出它的特異 (你們學過寄生蟲學的知道我在講什麼)。在這“蛔虫狀”國度,聖地牙哥正好位於國土中心,由此飛往國境極北或極南都差不多要三個小時。開車則至少四,五天 的車程 (但往東開到太平洋岸或往西開到阿根廷邊界卻只有要兩,三小時就到了)。

完成了不太可口的早餐 (我對達美航空幾乎已不抱任何希望了),想著即將拜訪的智利,心情益加興奮起來。

智利並不算是個常登上國際新聞版面的國家。但2006一月,在總統大選的第二回合投票,智利選出了他們國家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統 ─ 蜜雪兒‧巴謝雷 (Michele Bachelet)。因著這樣的歷史性事件,從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到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 都對此大書特書。美國媒體甚至還發出了此問題;『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選出女總統?』(我的答覆:2112年吧!)
其實,巴謝雷 並不是拉丁美洲第一個女性國家元首。阿根廷及尼加拉瓜都曾經有過女總統。但她卻是第一位不靠有個名人先生 (如尼加拉瓜的查莫洛夫人,就是曾和李登輝勾肩搭背的那一個啦!),或甚至名人父親而當選上國家元首的拉丁美洲女性。

仔細查閱巴謝雷 的履歷,其實她的背景還蠻堅實的。醫師出身的她,曾任衛生部長,推動醫療網普及化。在美國受了軍事理論訓練後,又轉任國防部長。本人曾在皮諾契 (Pinochet) 軍政府時期流亡東德,所以英文之外,德文也說得很好。因家人屬於左派,在七0年代皮諾契軍政府政變奪權後,她和父母都曾被捕入獄。她的父親甚至病死於獄中 (如此高的悲情指數,若在台灣一定可以拉到一大堆同情票)。

不過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巴謝雷的女性身份,或者是她在皮諾契 時期的政治犯背景,而是她的單親母親的身份,及不屬於任何宗教信仰 (我想英文的agnostic這樣翻應該沒錯)卻仍能受到以天主教為主的智利 (85%以上的智利人是天主教)一半以上名民眾所支持。雖然巴謝雷 總統大選的主要對手 (一個保守派出身的大富翁,但並沒很多實務的政治經驗),在選舉時有點打出“宗教牌”(他本人是堅實的天主教徒),但仍不能挽回民調上落後巴謝雷 的頹勢。也就是說,智利人在此次選舉,選出了他們心目中最勝任的人選,而沒有把宗教議題放在第一順位考慮。

在台灣也許宗教議題在大選時沒有什麼重要性。但在美國,這幾年保守派宗教勢力坐大,甚至嚴重干預政治,像是大法官的任命,總統都得步步為營,聽從保 守派宗 教領袖的意見。殊不知2004美國大選,布希就是打宗教牌,推銷自己虔誠基督教徒的形象,使得不少民眾“忘記”他在內政外交上四年來的失策,而順利獲得連 任。

也就是說,像巴謝雷 這樣的候選人,若要在美國選,大概是怎樣也選不上的。光是不屬於任何宗教信仰,及單親母親的身份這兩件事,大概就已經會被其對手打得死死的,能力再強,閱 歷再豐也沒有用。

難道當今的智利,民眾的觀念已經進化到美國人之前了,而比較接近西歐國家,如德國人的水準 (他們剛好也才出了一個女總理 梅克爾,Angela Merkel)?

我不知道。但這些年來住美國,總是有些朋友要向我傳教,被傳的很煩 (而且是沒什麼意思的清教基督教,而不是比較有傳統而憾動人心的天主教)。而且看到他們什麼都要引用聖經的字句,連夫妻吵架都得讀聖經才能平息紛爭。對於 因錯誤理由而開始的戰爭,甚至可以解釋成是神的旨意,而拿出聖經來為種種政府的錯誤決定解釋。看到他們這樣的人生生活方式,實在令人不敢茍同。

拉開小圓窗,下面是已經好幾年不見的安第斯山脈,峰峰相連延續到地平線盡頭。南美洲,我又回來了。飛機似乎已經開始下降。應該再不到半小時,就可以抵達聖 地牙哥機場了。我南美洲之旅的第一站。




智利,一個我首度拜訪的國家。一個剛選出女總統,而引起全球注目的國家。這個被皮諾契將軍 極權統治了17年的國家,終於又登上了國際政治版新聞的頭條。只是此回,智利揭示的,是另一番成熟進步的新氣象。
知道即將拜訪的這個國家,雖是以天主教為主,卻沒讓宗教左右他們的大小政治決定。光是這點,就已讓人對智利有了不錯的第一印象。

卷2: 行前準備

1/22 明天就要出發,前往南美洲了。但感覺好像很多東西都沒準備好。因為參加的Dragoman Overland 團大概大部分的時候都會露營而不是住旅館 ( :< ),今天趕緊去買了睡袋及睡墊。因南美洲現在正是盛夏,該不會太冷,睡袋我選了最單薄的那種。反正太厚帶起來也礙手礙腳的。倒是睡墊好像怎麼選,選到的都 感覺蠻重的。再加上電子充氣幫浦,整個讓行李增加了不少重量。 下次沒事不要亂參加『露營團』。去那麼遠的地方旅行,還是住旅館睡床比較舒服‧‧‧

1/23 剛剛去麻州大道的巴西大使館拿回了護照及巴西簽證,該有的證件也差不多齊全了。離去機場也僅剩不到三小時的時間‧‧‧ 到了當地也許只能用英文寫部落格遊記。再看看了。

2006年3月19日 星期日

行程概要 - Itinerary



23-01-2006
華盛頓DC出發,經亞特蘭大智利(Chile)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

24-01-2006
聖地牙哥, 在市區四處看看

25-01-2006
Dragoman Group行前會議;自己去瓦帕萊索 (Valparaiso) 及維尼亞得馬 (Vina del Mar)一日遊

26-01-2006
離開聖地牙哥,於拉哈瀑布 (Salto de Laja) 紮營

27-01-2006
智利湖泊區的普空(Pucon), 在普空紮營

28-01-2006
普空;想去爬Villarica 火山沒報到名,只有在普空無所是事。

29-01-2006
普空;繼續無所是事;晚上去洗溫泉

30-01-2006
入境阿根廷;拉車一整天經『七湖美景路』(Siete Lagos Route)來到巴里羅切 (San Carlos de Bariloche); 住入巴里羅切郊外的青年旅舍 (Youth Hostel)。輪到我這組做飯,開始和同烹飪組的Casper處不好。

31-01-2006
巴里羅切; 前往全阿根廷最昂貴的『嬌嬌』(Llao Llao)度假中心觀看,結果因不是房客被請出去;想搭遊輪遊湖拜訪維多利亞島 (IslaVictoria)沒趕上;但至少上了Campanario 山鳥瞰湖區美景。晚上去巴里羅切市區首嘗阿根廷式烤牛排 (配阿根廷紅酒)。飯後到Del Turista專賣店買了一堆巴里羅切特產的巧克力。

01-02-2006
離開巴里羅切;開到Los Alerces 國家公園紮 “野營” (Bush Camp)

02-02-2006
開了一整天的車由安第斯山腳到大西洋岸的瑪德蓮港(Puerto Madryn)。途中沒看到幾部車,也感受出巴塔哥尼亞 (Patagonia)高原的荒涼。

03-02-2006
瑪德蓮港北方的瓦德茲半島 (Penisula Valdes)野生動物保育區看小企鵝,海獅,海豹,及各種海鳥。途經啟發法國童話『小王子』的小島 Isla de los Pajaros。

04-02-2006
瑪德蓮港往南開了一百多公里去Punta Tombo 看數十萬隻小企鵝棲息的海岸。回程路經有不少威爾斯(Welsh) 移民居住的該曼( Gaiman),並享用英式下午茶。

05-02-2006
往北開往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因路途遙遠,晚上在路邊野營。

06-02-2006
繼續開往布宜諾斯艾利斯。下午四點左右抵達這阿根廷首都及第一大城。隨即自己四處亂走。

07-02-2006
布宜諾斯艾利斯。自己一個人市區徒步。到San Telmo 看十九世紀建築;到Puerto Madero河濱步道散步。之後走到Recoleta區去看艾薇塔(Evita)的墓園。晚上自己一個人去Lavalle 及Florida 兩個行人徒步街散步。

08-02-2006
布宜諾斯艾利斯。坐船橫越拉布拉他河 (Rio de La Plata) 到烏拉圭小鎮克羅尼亞 (Colonia)。在Drugstore餐廳巧遇11年不見的哈佛大學同學 (What a Small World!!)

09-02-2006
布宜諾斯艾利斯開到阿根廷第二大城 哥多巴(Cordoba)。因一天內怎麼開都開不到(我們的司機很會開迷路),只有又在路邊野營。

10-02-2006
哥多巴,各自行動兩個小時後,前往附近Rio Ceballos英裔移民開的牧場。抵達後被招待喝英式下午茶及阿根廷式煎包empanada。晚上與另一Dragoman團一起吃牧場招待的阿根廷式烤牛排大餐,席中並有阿根廷國產紅酒,白酒無限量供應。

11-02-2006
另一Dragoman團一大早離去,我們則騎了四,五個小時的馬去山丘另一頭的小木屋過夜。今晚睡地板而不睡帳篷。我則騎馬騎得全身痠痛。
 
12-02-2006
今天又花了三,四個小時騎馬回主牧場。下午的來福槍射擊比賽,我竟意外獲得首獎(獎品白酒一瓶)。黃昏時又有品酒活動。

13-02-2006
離開牧場,一路開往北阿根廷秘遜省 (Missione,應為『教會』之意)。晚上又在路邊野營。輪到我主廚,烹製由我義大利朋友那邊學到的麵食及義式蛋餅Fritata,獲得好評。

14-02-2006
開到小鎮San Ignacio看十六世紀基督教會的遺跡 (聽說就是羅勃狄尼洛1986年電影『教會』裡演的那個)。當晚在同名小鎮過夜。晚上去城內喝酒打撞球,吃小菜,每個人竟只花了美金七元左右。

15-02-2006
阿根廷的最後一夜。前往伊瓜蘇港 (Puerto Iguazu)的營區。晚上吃最後一頓阿式牛排餐。

16-02-2006
前往阿根廷這邊的 伊瓜蘇瀑布 國家公園 (Parque Nacional Iguazu)。走了一整天的路,又搭船到瀑布下 “沖水”。下午到全世界單一瀑布流水量最大的『魔鬼咽喉』近距離觀瀑。隨後開離阿根廷,進入巴西。夜宿伊瓜蘇瀑布市 (Foz do Iguacu)。

17-02-2006
伊瓜蘇瀑布市。全日遊玩巴西這頭的伊瓜蘇瀑布 國家公園。雖不如阿根廷那頭好看,卻因巴西航空管理較鬆,有機會搭直昇機鳥瞰瀑布全景。

18-02-2006
伊瓜蘇瀑布市。到附近的巴拉圭 東方市 (Ciudad del Este)一日遊。不幸因沒有簽證(這個爛Lonely Planet讓我以為一日遊可以免簽證)又已誤入而招到腐敗的邊境警察威脅,最後被脅迫付一百多巴西黑奧(五十多美金)才要回護照(這死不要臉的流氓還一直堅持我的護照是巴拉圭最瞧不起的『中國』護照)。東方市又髒又亂,巴拉圭人又是南美洲我碰過最不友善的,以後沒事千萬不要去巴拉圭!稍後回巴西街容整齊的伊瓜蘇瀑布市,感覺有如重回文明世界。很不幸地南美洲最敗類的國家竟是我們在那唯一的邦交國。
 
19-02-2006
離開伊瓜蘇瀑布市。穿越Parana省,一直開到半夜十一點,才停下在路邊野營。

20-02-2006
一大早出發,在南美洲第一大城 聖保羅(Sao Paulo)又開到迷路。離開後穿越美麗的多霧山林而來到了翡翠海岸(Costa Verde/Emerald Coast) 的古意小鎮 帕拉七(Paraty)。抵營地後因受不了那裡一大堆吵鬧的(可能是澳洲或英國來的)青少年及一大堆蚊子,團上多數的人決定自費住入一旁的旅館。我自此和我的爛帳篷再也沒有相見過。

21-02-2006
帕拉七。全日自由活動,晚上一群人去餐廳聽巴西式Bossa Nova民謠演唱。

22-02-2006
帕拉七。搭船遊翡翠海岸。在多處下船玩水。

23-02-2006
離開帕拉七。於下午兩點抵達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 的Passandu 旅館。

24-02-2006
里約。自己搭公車前往Ipanema及Copacabana海灘散步,看“美景”。下午到市中心財經區看免費音樂表演。晚上去Scala夜總會看Black and Red Ball。

25-02-2006
里約。全日市區觀光,坐纜車上麵包山(Sugarloaf Mountain)及搭登山小火車上駝背山(Corcovardo,不是斷背山)看巨大耶穌像。下山後招待去Copacabana海灘吃巴西窯烤自助餐。飯後我脫隊去Ipanema看嘉年華街頭遊行。

26-02-2006
里約。早上去Santa Teresa山坡區,因街車 (Street Car)罷工變成得搭計程車上去,被敲了一頓。下午去參觀Rocinha『野花村』(Favela, 巴西常見的,多蓋在山坡地的貧民窟)。晚上自己又去Ipanema及Leme亂逛,喝百香果甘蔗調酒 (Passion Fruit Capirinha)。回程竟坐錯公車跑到很奇怪的區 (附近山上好像又有一堆『野花村』),最後只有再度破費坐計程車回旅館。

27-02-2006
里約。下午又回到Ipanema遊街;晚上到Sambodrome 觀賞長達10小時的『森巴大會師』,第二天早上才看完

28-02-2006
里約。睡到下午兩點才起床;黃昏時搭船遊里約的海灣

01-03-2006
中午由里約聖保羅;在聖保羅市區閒逛數小時;晚上由聖保羅搭機返美

02-03-2006
亞特蘭大返回華盛頓DC

2006年3月18日 星期六

卷一: 夢嚮南美洲

辭掉了這個才做了不到兩個月,做得很不起勁的新工作。從今以後也不必每次走五,六公里的路,只是為了到這位於荒郊野外的的小學校上班。搬離冬雨綿綿的北加州舊金山灣區,先回台灣修養生息。

然後展開另一段旅程。

其實,想去阿根廷及巴西旅行,也想了好多年了。雖然去過秘魯及厄瓜多兩個南美洲國家,卻一直沒機會去南美洲南端的溫帶國度。這回橫下心,決定參加個全程開 車 (Overland)的露營團,花五個星期的時間,一路由智利 (Chile)的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開到巴西(Brazil)的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到達里約的那個週末,正好趕上嘉年華(Carnival)慶祝活動。
終於可以一償宿願,於此趟旅程中拜訪好幾個多年來想去卻一直沒去成的地方 (參見我網站上: 『十個我最想去卻仍沒拜訪的地方』)

其實,南美洲一直是歐洲之外,這世界上我最嚮往,盼望重遊的大陸。為什麼呢?這個大陸國家不多,歷史也不悠久。多數的的國家,不是說西班牙 文,即是葡萄牙文,文化的差異並不大。不像小小歐洲,有數千年歷史,及各種不同語言文化並存。不僅是我的,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想拜訪旅遊的目的地。

為什麼如此嚮往南美洲?

其實,歸納一下,可以溯源於下列三段事由;1991 的紐澳之旅,1999年拜訪安第斯山中的的喀喀湖及馬丘比丘,以及2005年初看了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Motorcycle Diaries)。

想去南半球度夏日:1991年參加救國團寒假海外活動(當年未當過兵的役男,除了參加救國團海外團外,幾乎沒有 別的管道可出 國旅遊),到澳洲和紐西蘭玩了十幾天。這趟可說是『改變了一生的旅程』,不但培養了我要環遊全球,世界走透透的志向,也認識了後來相交十多年的好友(也寫 出了篇得獎的『南半球的夏天』。但是,最令人難忘的,是了解到地球上還有這麼大一塊土地,與我們所住的家鄉季節完全相反。

後來搬到北美洲,人生事事不順,居住的美東地區冬季又氣候嚴寒。常常幻想,飛越赤道線,季節顛倒。時節一下由北美寒冬轉為南美盛夏,是否我膠著絕望的心境也可隨著冰融飛揚起來?

這些年來又拜訪了南半球兩次。拜訪秘魯時是當時的秋初,氣候和北美的初春並沒太大差異(雖然我至少暫避開了北美令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花粉過敏季節)。一年後,在台灣的暑假時拜訪南非,反而趕上了開普敦連綿的冬雨,令當時失業的我更加心情沮喪。

南半球,是該在北半球的冬季時分去拜訪的。
 

安第斯山的沉寂:1999的初春來到了秘魯,是我第一次踏上南美洲的土地,除了為印加帝國古文明的興亡深深感觸外,更驚懾於安第斯山的高聳壯闊。

縱貫南美洲大陸的安第斯山 (Andes),是亞洲的青康藏高原之外,全世界最高的山脈。多數山巒動輒標高五,六千公尺。儘管狀麗,卻令訪者因高山症吃盡苦頭。我當時抵達的的喀喀湖(Largo Titicaca) 後也得了高山症,又是頭痛,食欲不振,嘔心,失眠。但也因為高山症的經驗,反而更能感受貼近這安第斯山美景的不易。後來走印加步道來到印加文明最著名的遺跡;天空之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感動之餘寫下了文章『安第斯山的沉寂』。雖後來一直沒機會重訪秘魯,這些年倒是長心繫這片山巒,等待重訪時日。

想到安第斯山的南段,我還尚未拜訪呢!安第斯山南段,基本上是太平洋岸的智利和大西洋岸的之阿根廷的界山。因已進入溫帶氣候區,有比較多的冰河與峽灣,應該又是一番不同風景吧?

想去南美洲,重新貼近好久不見的安第斯山。
 

切的摩托車日記:畢業後流浪多年,找不到合適的永久工作,也一直沒住到一個自己能滿意又可以接受的城市。連難 得決定要買間公寓,都被惡毒的 中國大陸律師騙走了一堆錢。後來美國房地產亂漲,使得購屋心願更加遙不可及。搬來搬去,成了名符其實的『都市游牧族』(Urban Nomads)。雖不情願,也只是看著年輕時的理想志向,一點一滴流失殆盡。

唯一仍能令我歡心期待,去全心計畫的,便是旅行了。

後來看了Walter Salles改編切‧格瓦拉(Che Guevara)寫的Motocycle Diaries 所拍的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片中的 切只是個24歲的阿根廷醫科學生,想在畢業開始行醫前,以騎機車的方式將書本中廣大南美洲大陸,親身遊歷一遍。但此行卻改變了切的一生。在沿途見識了庶民 (尤其是印第安原住民)的苦難及被剝削後,他投入了革命運動。成為那一代左派份子的楷模。

我並不贊成切‧格瓦拉的激進思想(也覺得後人將他的形象過度美化),也覺得Walter Salles 把此片拍得過度灑狗血了一些。但此片無可厚非的,是我記憶中把南美大陸拍得最美,最另人嚮往的電影。由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巴塔哥尼亞的湖泊區,由智利港都 瓦帕萊索 (Vapalraiso)到北智利的Atacama礫漠,由秘魯的庫斯科及馬丘比丘,到亞馬遜河叢林,這部片子拍出了南美洲的壯麗及景致的多變。看了此片 後,很少人會不想開始計畫去南美洲一遊。就算因種種理由,了解自己短期內去不成(尤其由台灣到南美洲,實在是太遠了),許多人仍不免“夢遊”南美洲一番。

“夢遊”太久的我,覺得不想再等下去了。

對切來說,他的『摩托車日記』之旅是場改變他一生的旅行經驗 (A life-changing trip)。我也曾經有過那樣的life-changing 旅遊經驗 (雖然沒有戲劇化到 切的那種程度)。那樣的經驗,1991年,在紐澳;1999年,在秘魯。

很想再去南半球過夏天,很想再去看安第斯山,也很希望,能再有一次那樣的 life-changing trip。


2005年的聖誕節,我領悟到,我不想再等了。

2006年3月15日 星期三

卷0 - 南半球的夏天2006:緣起

這趟2006年初的南美洲之旅,其實是決定得蠻突然的。2005年11月,在北加州的工作才開始沒多久,就因很多事而心灰意冷。最後決定在三個月『試用期』尚未結束前自己辭職。但因這工作對我心力耗損太大,暫時也無力再去找新的工作,決定好好休息一陣。

原決定三月回紐約上電影製作課程,聖誕節到二月底回台灣過節休息。但後來突然很想到南美洲幾個一直想去,這些年來一直沒機會拜訪的地方,尤其是想到里約熱 內盧看看他們聞名的嘉年華會(2006年剛好舉辦的特別晚,在2月28日)。在網路上收尋了好幾個洋人旅行團的結果(雖然如今已是自助旅行的老手,但到拉 丁美洲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不會說西班牙文及葡萄牙文的我還是不太敢『全自助』旅行),比了比價及行程,看看是否還有名額。最後決定報英國公司 Dragoman 的四週半團。全程坐巴士,一路由智利(Chile)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穿越安第斯山進阿根廷,北行經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後到達巴西的港都里 約熱內盧。到達里約時,正好趕上五天嘉年華會的開始。為了全程參與嘉年華會,我也另向 Dragoman購買了五天的 add-on Carnival Package

因為時間不夠,此四週半團沒有一路開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智利及阿根廷南方的巴塔哥尼亞高原 (Patagonia),我們也只拜訪了北半部,沒有到更荒蕪的南半部。南巴塔哥尼亞有名的冰河國家公園及三峰 Torre del Paine國家公園只有留到下次重訪南美洲再拜訪了。不過此行至少帶我到北巴塔哥尼亞的湖泊區 (Lake District,有南美的『小瑞士』之稱),到瓦度茲半島看企鵝及海獅,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看探戈 (Tango),到哥多巴省的阿根廷式牧場與高秋牛仔(Gauchos)共騎,到伊瓜渚 (Iguazu)驚嘆這全世界最大的瀑布。最後,經翡翠海岸 (Costa Verde)到里約參與世上最大的嘉年華會。

當然,因為低團費,Dragoman採用的其實是最節儉經濟,也最克難的住宿方式:露營。除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或聖地牙哥等大城市外,此 團多是在營區搭帳蓬。若是開到沒有營區的荒郊野外過夜,還得露『野營』(英文稱"Bush Camp")。一向不愛露營搭帳蓬的我,在1993年參加Contiki 的北歐露營團後就再也沒有參加過這樣的團。一次連續露營四個禮拜,更是我從未有過的經驗。此外,我們這團常常趕路(司機又常開到迷路),常常天黑後才到達 目的地 (所以我們得摸黑搭帳蓬),天未亮就得拔營出發。度假弄得像是行軍,令人特別疲憊。這樣的玩法最後成了我玩的不太順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自炊原本該是 有趣的事,但在野外煮飯煮多了,也會倦怠。

雖然此行有苦有樂,又常常搞得很累。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因南美洲廣闊的美景及熱情的人民,大部分的回憶多是甜美難忘的。接下來的篇篇遊 記,我也儘量以描述正面的旅遊經驗為主 (除了巴拉圭這流氓國家,每次想到心理就有氣)。希望能在今年六月底以前,在此網頁上刊載出所有此南美行的部落格遊記篇章。敬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