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全球最愛 50大城市總排行 ─ 2011年版』:The Top 10


終於,倒數到了前十大。所以,羅馬 (Rome),倫敦(London),里約 (Rio de Janeiro)都沒有前十名。西方人很愛,在好幾個雜誌評選都有 Top 10 的曼谷(Bangkok),開普敦 (Cape Town),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也沒進我的前十名。而紐約 (New York),東京(Tokyo) 甚至連我的 Top 50 都沒進。那麼,我的前十名到底是何方神聖?

10.
伊斯坦堡,土耳其 (Istanbul, Turkey): 跨歐亞兩大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因為第一次就住了三天三夜,遊歷的比較徹底,也因此排名比其他只是走馬看花的城市高很多。所以,同時經歷基督教文化 及伊斯蘭文化洗禮的伊斯坦堡,到底該算亞洲還是歐洲呢?因為歐洲國家不想讓土耳其加入歐盟 (當然,同時也夾雜了歐洲基督徒對回教的歧視),他們總說土耳其是『亞洲』國家,但對來自東亞的我,覺得伊斯坦堡明明就是歐洲啊!其實感覺土耳其比中東的 回教國家的開放自由的多,古蹟多,東西又好吃 (只是有很多是鹹了些),人民也算是蠻友善的。如果大家有機會去,伊斯坦堡至少得待三,四天以上。向我自己都希望以後能再藉著開會,或去搭郵輪的機會,重 訪這和羅馬一樣,同樣蓋在七個山丘上的迷人古城。


9. 庫斯科, 祕魯 (Cuzco, Peru - including nearby Sacred Valley, Inca Trail, and yes, Machu Picchu): 今年四月,距我上回 (其實也是唯一一回)拜訪祕魯,也就滿十二年了。 1999年是個悲喜交集的一年, 那一年的祕魯之旅,是給自己的畢業禮物。那一趟旅程,也是在人生開始急轉直下,厄運連連前,最後的美好時光。永遠難忘的是,兩種文化交融,卻又如此自然揉 合的庫斯科的印加 及西班牙文化;庫斯科附近,印加聖谷的靜謐怡人,印加小徑的柳暗花明,以及最後到達馬丘比丘時,面對整個高聳卻沉寂的安第斯山時的感動。雖然庫斯科本身並 不是令人眼花撩亂的國際大都會,天黑後有的地方可能還很危險 (我 2006年的南美洲團就有團有在庫斯科被搶),但庫斯科 +印加聖谷 +印加小徑 + 馬丘比丘,真是是喜愛旅行的人,一輩子一定要至少拜訪一次的地方。要親自看到馬丘比丘,才能了解到自己的渺小。

祕魯相關遊記:

8. 京都,日本 (Kyoto, Japan): 在這回的前十名,不但是全日本,也是全亞洲排名最高的城市。在2008年四月去賞櫻後,我終於了解台灣的一堆『哈日族』的心情了,也了解為什麼誠品的 旅遊叢書架上,關於京都的書會多到令人頭痛。後來上課每次講到和抑止全球暖化有關的『京都協定』(Kyoto Protocol),我還會忍不住把當年在京都拍的照片拿出來秀一秀。京都真的是日本最令人喜歡的城市,處處都是傳統,卻又如此怡然自得而不作做。明明是 現代化大都會,不少地方處 處高樓,在古建築中卻又不讓人覺得喧賓奪主。我拜訪時又剛好是櫻花盛開時節,因此特別有興味。那次因為住大阪,過境又只待三天不到,總覺得這第二次去京 都,還是想看的大多都沒看到。下回一定得找機會再去,而且要吃到湯豆腐

7. 溫哥華大都會區,加拿大 (Vancouver, Canada - Including Whistler, Victoria and some other towns on Vancouver Island): 在加拿大住過一陣子的我,因為主要就是住在溫哥華,因此溫哥華猶如我的『第二故鄉』(不過我的第二故鄉好像業太多了一些 ;p)。四處山水環繞的溫哥華,一向是亞洲人移民加拿大的最愛去處,以至不少台灣人或香港人都至少有一兩個親戚朋友住在溫哥華。但卻也由於溫哥華華人太 多,我一些 (台灣)朋友反而對溫哥華看得很不順眼,直說那裡和台港差不多,沒什麼拜訪的必要;不然就說那裡華人太多,所以一定水準不高‧‧等一類充滿歧視的話。其實 溫哥華畢竟是加拿大第三大城,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融合其實比美國還成功。因此溫哥華也不難感受到來自其他亞洲國家,拉丁美洲,甚至東歐移民的文化。往北到 威仕樂 (Whistler),是加拿大第一滑雪勝地,一路風景優美,猶如挪威峽灣。可惜溫哥華工作太難找,不然我是很想在那裡定居的。搬離溫哥華後,又遷居了很 多個城市,但還是沒放棄,也許以後退休搬回那裡的可能。
不過老實說,溫哥華其實並不是我加拿大最喜歡的城市。那麼,加拿大還有個城市,在我的 Top 5‧‧‧?

6.
維也納,奧地利 (Vienna, Austria): 2009及2010 連續兩年,被英國 Mercer Report選為『全球生活品質最高的城市』。因 2009及2010 連續兩年我也剛好去出差開會,難忘的經驗使此城在我心中好感大升。此回首度進入我的 Top 19。前中歐最大帝國『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的首都,如今帝國瓦解快一百年,也散成一堆不同的國家,首都維也納榮耀不再。但因華美的建築,優良的音樂傳統,及德語系國家固有的秩序法 治,使得維也納在我的 Top 50 高居第6 名,比前奧匈帝國的其他城市,如布拉格,布達佩斯,以及塞拉耶弗都還要高。

這回很意 外地,有個國家在前五名就占了兩席。這個國家也成了我一再拜訪,百去不厭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呢?沒錯,這是個歐洲國家;沒錯,這個國家如今取代美國,成了 我 Top 50 cities 中,所占席次最多的國家‧‧‧‧《提示》誰知道今年 Eurovision 歌唱大賽會在哪個國家舉行嗎?

廢話少說,我的 Top 5 destinations of the World are.....

5. 巴黎,法國 (Paris, France) : 花都巴黎小跌到第五名。花都的浪漫及美妙的形象其實早以深固人心,儘管我去了六次,感覺還有太多的東西沒看到。在那裡,處處是博物館及書店, 隨便找餐廳吃都很好吃 (而且好吃的餐廳其實也沒想像中貴)。當然巴黎人會打扮,懂得裝扮自己,因此走在巴黎街上,總覺得路人也都看來很賞心悅目。今年我會重訪嗎?會和誰一起去 呢?

4. 慕尼黑,德國 (Munich, Germany): 兩年前排到第八名的慕尼黑,這一回衝入前五大。2008年九月首度參觀『十月啤酒節』(Oktoberfest) 之後,2010年兩度經過拜訪,印象仍是超好。 (沒錯,你們大概已經猜到了,德國就是那唯一有兩個城市在我的最後 Top 5 的城市)。其實,慕尼黑可以算是德國的國際大城中,最漂亮的,而且因為南德巴伐利亞的民情,這裡的人感覺也比較友善,不像一般的德國人如此不茍言笑。而且 慕 尼黑接近阿爾卑斯山,要去山裡滑雪,登山健行也都很方便。往南兩小時,就到了德國最有名的童話般古堡 ─ 『新天鵝堡』 (Neuschwannstein),不然,兩小時也可以帶你到奧地利的薩爾茲堡 (Salzburg),去拜訪莫札特的故鄉。

3. 巴塞隆納,西班牙 (Barcelona, Spain): 2010 夏重訪巴塞隆納,使得此城重回我的 Top 5。對去過巴塞隆納的人來說,應該都蠻喜歡那個地方的。光是一堆名建築師高帝 (Antoni Gaudi)蓋的建築就已經令人看得留連忘返了 (尤其是到現在還沒蓋完的『聖家堂』)。去年夏天在巴城吃了一堆巴斯克式小點 “Pintxos” (不叫 tapas 喔!),因為實在太好吃了,現在還難以忘懷。以後找機會,我會在『異國美食大觀』單元刊出。不過,這裡先放一張照片意思意思一下。



2. 蒙特婁,加拿大 (Montreal, Canada): 從 1994年首度訪蒙特婁以來,這個城市從來沒掉出前五名過。沒錯!因為它也在我人生的某個階段,提供了一個心靈的『避風港』。有一年的暑假,因不能住美 國,最後在蒙特婁大學的宿舍住了兩個月。那時什麼也沒做,每天 走在街上,看招牌及菜單多認些法文字。冬天冷得很恐怖的蒙特婁,夏天卻街頭慶典多得不勝枚舉。又是蒙特婁爵士音樂祭 (Montreal Jazz Music Festival),『博你一笑』喜劇節 (Just for Laugh Festival),國際煙火大會串 (International Firework Competition),蒙特婁法語系歌唱大會串 (Les FrancoFolies de Montreal),及『“狂想”科幻恐怖片電影節』(Fantasia Film Festival) 。整個夏天,光是文化活動,就忙個沒完。而蒙特婁的 party scene,不只是加拿大第一,著名 DJ 很多,在全北美洲應該也有前五名。再加上繭居蒙城的那一年,加幣特別不值錢 (1加元 = 21台幣左右),也因此覺得蒙特婁真是便宜又大碗的好地方。此外,也許是法語文化影響,感覺蒙特婁人比其他北美洲人都會打扮,走在街頭,也覺得心情特別 好。很巧地,蒙特婁是我全加拿大第一個拜訪的城市 (因為多年前在波士頓讀書時,去蒙特婁比其他加拿大城市都近)。這麼多年後,Montreal remains my No. 1 Canadian city...可惜我一向和最愛無緣,雖然在蒙城找了一陣子工作,卻一無所獲。只留下一個長夏的美好回憶,伴隨一生。

如今,某位好友已搬回蒙特婁讀書了。另一位在阿聯的加拿大好友,以後返加後,也很可能會定居蒙特婁。真希望很快能有機會很快再前往拜訪....

2008年的第一名,如今慘跌到第 11 名,那新的第一名是 (其實,真的不會很難猜,如果你還算常讀我部落格的話‧‧‧)


 

 

 

 

 

 

 

 



該知道這是哪個城市吧?

 


 

 

 

 

 

 

 
1. 柏林,德國 (Berlin, Germany):
從小時候的中文課本讀到鍾梅 音的『西柏林,這孤島』時,就對柏林這因歷史的詭弔被一分為二的城市充滿嚮往。1995年首度拜訪柏林時,圍牆已經被敲倒快六年,兩德也已經統一快五年 了。經由溫‧溫得斯的『慾望之翼』 (Wings of Desire),感覺對柏林的印象一直停在圍牆分隔,冷硬肅殺 (猶如片中的黑白色調)的 1980年代。90年代中的柏林,到處都在敲敲打打,像件未完品。而當時對人生還充滿希望,卻也很不確定自己未來的我,選擇到柏林的青年工作營去度過了我 人生中另個青黃不接的階段。那是個炎熱,愜意,但美好的夏天。和柏林一別九年,已經變得老成,事故的我為了躲避美國長假的寂寞,一個人在2004年十一月 來到了寒冷 的柏林,第一次體驗了歐洲的冬天。這個城市,有著殘酷過往拉扯輒輾的軌跡,卻又是如此自得地,不在乎目前經濟的殘破;作為財經能力比其他德國大城都遜色很 多的首都,總感覺已些不如人,但卻也懂得笑 看政客的醜態。一個在20世紀,短短百年內就經歷了五次歷史劇變的古城,也許比別的城市都了解要如何放開心胸,不要頻回顧過去而踟躕不前,但又把過往錯 誤,掛在嘴邊的談笑風生,不願遺忘。這樣的態度,一直都好像是我希望向柏林看齊的一點。這不是個漂亮的城市,歷史也留下了太多的殘痕。但無論如何,這都是 世上最特別,最難忘的城市之一。有時,歷經太多事故,人生犯下太多不能挽回錯誤的我,也很希望能有柏林的生活態度:I also want to say "Ich bin Berliner!" (我也是柏林人...).
相關文章:

『柏林遺往』
『聖誕節市集』 及刊在東森新聞/NOWnews.com 的版本:『玩家經驗/分手的冬天 啜飲柏林的溫暖』
  來自柏林的泛黃明信片

2011 年的夏季,會有機會再度訪柏林嗎?

2011年初 / 虎年年尾的 Top 50 的倒數到此告一段落,在此祝大家農曆新年快樂了!新年的第一週,即將揭曉我最新的『十大夢幻未訪之地』



《待續》